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一) .... 2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二) .. 10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三) .. 16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四) .. 21
2017年东北师范大学经济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金融学考研仿真模拟题(五) .. 27
一、名词解释
1. 直接标价法(Direct Quotation)
,指以一定单位(【答案】直接标价法又称“应付标价法”或“价格标价法”(1或100, 10000
个单位)的外国货币为标准,折成若干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表示汇率的标价方法。它是与间接标价法相对应的汇率标价方法。在此标价法之下,汇率是以本国货币表示的单位外国货币的价格。汇率越高,表示单位外币所能换取的本国货币越多,表明外国货币的币值越高、本国货币的币值越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绝人多数国家目前都采用直接标价法。
2. 国际间接投资(International Indirect Investment)
【答案】国际间接投资又称国际证券投资、对外间接投资。指在国际债券市场上购买中长期债券,或在外国股票市场上购买企业股票的一种投资活动。这种投资以取得利息或股息等形式的资本增值为目的,以被投资国的证券为对象。国际间接投资者并不参与国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其投资是通过国际资本市场(或称国际金融证券市场)进行的。从一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角度来看,购买国际证券意味着资本的流出,发行国际证券则意味着资本的流入。
国际间接投资的最突出的特点,也是它与国际直接投资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者通过购买外国发行的债券或股票方式所进行的投资,只能获得固定股息和红利收益,而不能获得国外公司或企业的实际管理控制权。但因此也不用承担企业亏损的责任,风险较小。
国际间接投资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获取定期金融性收益; 二是利用各国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同步性和其他投资条件的差异,在国际范围内实现投资风险分散化。但是,也有不少证券购买者真实的目的是利用证券交易进行投机,这些人本质上是投机者而非投资者。
近几年来,国际间接投资增长迅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了进行国际证券投资,贸易顺差国大量吸收美元,这就保持了汇率水平的相对稳定; 通过国际间接投资,促进了长期资本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成为许多国家发展资金的主要来源。
3. 通货膨胀目标制
【答案】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先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包含了五个基本因素:①公开宣布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 ②在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它目标置于从属地位; ③除了货币总量和汇率外,其它信息变量亦能决定政策工具的操作环境; ④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决议对公众
有更多的透明度; ⑤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达到有更多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把通货膨胀放在首位,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钡」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政策抑制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或提前采取扩张的政策来应对持续性的通货紧缩。
4. 自主性交易(Autonomous Transaction)
,是以个人独立经济活动为基础,【答案】自主性交易亦称“事前交易”(Ex-ante Transaction)
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所进行的交易,包括国际收支平衡表上经常项目和资本与金融项目中的长期资本流动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所表示的交易。它们主要有商品和劳务的进出口,政府和私人的援助、赠与,为追求利润而进行的对外投资,以及为发展本国经济而借入的外国资金等。一般来说,国际收支平衡就是指自主性交易的平衡,国际收支差额就是经常项目加各长期资本项目和部分短期资本流动项目的借贷双方的差额。但对于某些短期资本流动很难确定它是自主性的,还是调节性的,因此这种国际收支差额分析用处不大,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收支差额来反映其国际收支状况。
5. 米德冲突(Meade'S conflict)
,还要实现外部均衡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政策不仅要实现内部均衡(即稳定通货)
,(即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并且伴随着稳定通货和平衡国际收支,实现经济的适度增长和充分就业。
为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可供选择的政策工具,除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还有汇率政策。粗略地说,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实现内部均衡,以汇率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然而,若一国采取固定汇率制度,汇率工具就无法使用。这时,仅剩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要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达到内外部同时均衡,在政策取向上,常常存在冲突。例如,国际收支发生赤字,外部均衡要求实行紧缩性政策; 如果这时的国内经济处于疲软、萧条状态,从国内角度则需要实行扩张性政策。在这样的形势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紧缩,则难以同时扩张; 要扩张也难以同时实现紧缩。两方面的要求确实无法同时实现。同样,当一国国际收支盈余与通货膨胀同时存在时,则政政策、货币政策也会左右为难。对于这一矛盾,经济学上称之为米德冲突。
【答案】
二、简答题
6. 从信息不对称角度简要解释信贷市场脆弱性。
【答案】信贷市场上借贷双方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性,金融机构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矛盾。当存款人将他们的资金集中到某家金融机构中时,事实上是委托该金融机构作为代理人来对不同的借款人进行筛选,决定是否贷款,以及如何对贷款进行定价。而零散的存款人是难以掌握进行这样决策所需要的信息的。同时,相对于零散的储蓄者,金融机构也处于更有利的地位来监督和影响借款人在取得借款后的行为。
金融机构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成效要受到两个前提条件的限制:第一个条件是,只有在所有的存款人对金融机构保持信心并从而不同时提款的条件下,才可以保证金融机构将其零散存户的流动性负债转化为对借款人的非流动性债权,并获得利润; 第二个条件是,只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是高效率、低成本的,才能赚得利润。然而,对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金融机构来说,也还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使这两个条件都不能绝对成立。挤兑往往是由某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所引起的,意外事件本身通常并不会使银行丧失清偿力。但是,纵然可以提供这样的信息,也难以左右存款人的行为; 面对意外事件,每一单个存户的最明智的选择就是立即加入挤兑的行列。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筛选和监督也不能保证高效、低成本。事实上,借款人总是要比金融机构更了解其项日的风险与收益特征。难以解决资产选择和储户信心问题,金融脆弱性必然生成。
7. 简述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利弊得失。
【答案】(1)人民币升值的潜在好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对偿还外债有利,外债还本付息压力减轻,一批依靠外资贷款的项目的盈利能力将得到改善。
其次,对中国的海外投资有利,有利于更多的国内企业走出去,到国外去投资建厂。虽然人
,但相应的新增投资成本上升,原有的外民币升值将增加在华外资企业的盈利能力(以美元计算)
资企业会继续留守而新增资金回转向其他国家投资; 但国内企业去国外投资的成本将降低,会促使大量企业走出去,尤其是饱受反倾销之苦的家电业,去美国建)一就成为非常好的选择。
再次,对进口贸易有利,对抑制通货膨胀有利,对人民币朝向区域货币和国际货币方向迈进有利。
最后,还有就是在出国培训和学习、增加国家税收收入和提高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方面是利好的。
(2)人民币升值的弊端:
①削弱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中国商品以“价廉物美”打进世界市场,人民币升值必然会影响中国产品的出口以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②吸弓! 外资能力减弱,外国企业来华投资数量将减少。中国的发展经验证明,缺少外资,或者是外资骤减,将对中国的持续发展非常不利。虽然人民币升值对己在华投资或在华拥有资金的外国企业家有利,因为他们的资产将会增值,但却会使即将到中国投资的企业家裹足不前。因此,长期来看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利。
③对发展中国的国内旅游业不利。人民币一旦大幅度升值,对中国国内旅游业发展将起负作用。当然,人民币升值,也会促进中国人出外旅行,但由此带来的外汇流失对中国也是不利的。
,居世界④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将大幅度缩水。中国外汇储备高达4033亿美元(2003年底)
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中国的外汇储备以美元为主,只要人民币升值,大量的美元储备便会缩水。
⑤中国经济有可能失控。维持货币汇率稳定,对一个国家的经济持续发展非常重要,中国金融货币体系还很不健全,一旦大幅度调整货币汇率,失控的可能性很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