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科技大学体育课部611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案】预算改革以来,我国的预算执行正在越来越规范,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有:
(1)执行进度偏慢,导致大量的预算结转
近几年来,中央预算执行一直存在执行偏慢的问题,总体上呈现一种“前慢后快”的特点。这一问题在中央层面和地方预算执行中,都相当普遍。
财政支出进度偏慢,一方面会降低财政资金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造成财政资金的闲置、浪费、效益低下以及大量资金的结转,冲击下年预算; 另一方面会使得国家的方针政策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落实。
(2)收支过程中仍然存在违规行为
①违规拨付和支付财政资金;
②截留、挪用财政资金;
③在基本支出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包括:一是无预算的支出; 二是擅自扩大支出范围,提高开支标准; 三是未经批准随意调整基本支出预算; 四是虚列支出套取财政资金。
④在项目支出中,比较容易出现的违规行为包括:挪用项目资金,用于基本支出; 对达到政府采购标准的商品和服务支出不执行政府采购程序; 对应纳入招标投标的工程项目直接规定工程承包商或施工单位,等等。
(3)预算变更的随意性仍然比较大
①在我国预算执行过程中,涉及到预算变更的情形包括预算调剂、预算调整、预算追加、预算超收收入使用、动用预备费和预算划转。尽管在预算执行中,根据情况的变化变更预算是需要的,但是,我国预算执行存在的问题是,预算变更的随意性过大。
②从我国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和部门预算执行的随意性还比较大,部门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脱离预算管理,预算约束力还不够强,预算调剂的随意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③各国对预算追加都实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预算追加必须经立法机构审查批准方可生效。我国目前的预算追加,尤其是年底进行预算追加比较频繁,而且资金量大。
④最近这些年,我国预算执行年年出现巨额超收收入。但是,由于对预算超收收入的使用管理监督不严,导致大量超收收入随意用于安排支出,导致大量年底预算追加进而结转,同时也助长了各种违规行为。
2. 简述公共关系的特征。
【答案】政府公共关系是公共关系学一般理论在行政管理中的运用,它既具有公共关系的一
般属性,又具有行政管理领域的独特性,其特征具体有:
(1)主体的权威性
政府公关的主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主体即各级政府机关和全体公务员。狭义主体有两类:一是那些公关性质很强的政府机构; 二是直接以“公共关系”命名的政府机构。
与企业、社团等公关主体相比,政府公关的主体更具有权威性。这种权威性来源于政府所拥有的公共权力。它可以运用公关权力对社会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对社会公共事务作出权威性决定和强制性管理。政府的权威性使之习惯于采用强制手段来推行其“产品”(最主要的是公共政策),容易疏于研究公众的的意愿和满意度,造成政府与公众间缺乏有价值和有效的交流、沟通和相互制约。
(2)对象的复杂性
政府公关的对象,即行政管理工作中信息沟通与传播的公众对象,包括:
①内部公众是指政府行政机构内部的一切人员;
②外部公众泛指政府管辖范围内的广大公众,包括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群众、各类企事业单位、各种社团组织等,此外还包括国际公众。
相比较其他组织而言,政府外部公众的构成最广泛也最复杂。政府工作的任何方面都要与公众沟通,要了解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和要求,并及时、正确地向公众告知和解释政府的有关政策和行为。政府的有关决策会引起不同公众的不同反应。
(3)传播的优越性
①政府的组织传播严密有效
政府信息通过强大的组织传播系统,以行政命令、公文、会议、内部网络等形式在政府内部流动,并借助公共权力,通过政府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众传播。
②政府控制着大众传播媒体,把握国内社会舆论的绝对主导权
我国大众传媒制决定了大众传播媒体首先是党和政府的喉舌,要为传播政府的政策服务。 ③在网络环境下,电子政务的推行使政府网络公关成为可能
政府可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送信息,在电子空间中实现组织和公众间的双向沟通; 可在网上介绍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机构职能、人员配置; 公布官员的讲话和政策公告,使政府的公共传播效率大大提高。
(4)目标的独特性
其目标包括:
①促进公众认知。政府公关可增强公众对政府机构设置、运作状况及其政策过程的认知,提高政府管理工作的透明度,影响公众的看法、意见和行为,密切于群关系,增加彼此间的信赖,为政府营造良好的公众环境,树立良好的政策形象。
②提高政府美誉度。政府公关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完善政府的美誉度。知名度越高,美誉度压力就越大。公众对政府组织的期望决定了:“政府信用”是政府公关的核心要素。
③最终目标是提高社会效益,其价值追求表现为公共取向。
3. 简述完善新闻发布工作的内容。
【答案】新闻发布是一种两步传播法,通过记者向公众转达政府采取的重大政策、措施和工作情况,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1)保持政府消息来源畅通。政府新闻工作机构首先要消息灵通,要与政府内部各机构、与新闻单位以及社会上各类企事业组织的公关部保持密切联系,以便及时获取第一手可靠消息。
(2)做好新闻分析综合工作。对社会舆论的敏感问题,如治安、交通、环保、物价、水电、气象等消息,及时做好综合分析工作,并与有关部门保持热线联络,随时一加以核实、调整; 涉及授权范围外的重大消息,应及时报告主管的行政首长; 常规性的信息也应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和新闻单位。
(3)随时回答新闻界的咨询。建立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后,政府新闻工作机构成了政府消息的权威来源,新闻界查询、咨询的焦点。必须保证这条权威渠道畅通无阻,随时为新闻界提供新闻资料、图片及有关消息的核实与查询,并接待好海内外来访的记者。
(4)例行的新闻发布。政府一级的公关工作应建立例行的新闻发布制度。这种新闻发布是定期的(如每周一次),由政府新闻处官员实施,可以以口头形式或书面公告形式进行,以“发布”和“告知”为主,不一定需要回答记者的问题,时间比记者招待会简短。例行发布会常被派发新闻通稿所代替。
(5)专题的记者招待会,遇到较重大的议题,需要举行专门记者招待会,这是政府公关工作的重要形式。与例行发布会不同,记者招待会一般都有专门集中的议题,一般都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一般由较高层次官员(甚至是政府首脑)出面,小仅向记者发布消息和提供文字资料,而且安排较长时间的“答记者问”,有比较充分的现场交流。有的记者招待会还准备饮品或酒会,提供自由采访的场合。
(6)安排专访。就重大议题,邀请或安排有特别影响力的媒体作独家采访,对高层官员作深度访问。政府新闻官员要为专访做好准备和安排。
总之,只有在完善新闻发布工作内容的基础上,新闻发布工作才能起到原有的效果。
4. 集权制与分权制及其优缺点。
【答案】集权制与分权制是依据行政组织上、下级职权的大小来划分的。
(1)集权制。指行政组织的一切事务的决定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受控地位,凡事都依据上级命令或秉承上级指示办理的组织体制。集权制的优点是有利于保证政令统一,标准致; 有利于维护组织的整体利益,统筹全局,力量集中,指挥灵便; 有利于提高组织应变能力,便于命令的贯彻和执行。其缺点是集权运用不当,则不能因地制宜,缺乏生机与活力; 上级易滋生官僚主义,忽视和挫伤下级的利益与积极性; 下级事事向上级请示,缺乏应变能力,降低了工作效率。
(2)分权制。指行政组织中的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较大自主权,能自行解决、处理问题,不必事事请不上级,上级对下级在权限范围内的事不加过多干涉的组织体制。分权制的优点是便于发挥下级组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克服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 便于下级在本地区内因地制宜处理问题,应变能力增强。但分权制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如果权力过度分散,则会破坏政令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