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际经济学之国际经济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均衡分析
【答案】一般均衡又称“瓦尔拉斯均衡”,是指在一种价格体系下,整个经济中所有相关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同时达到均衡的状态。研究一般均衡的理论与方法,称为“一般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给定所有生产者的生产函数、所有消费者的效用函数,并假设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即产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要素实际价格等于生产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在此情况下,能够求解出产品价格、要素价格以及所使用的要素数量和生产的产品量,这些产品和要素的价格能使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上的供求同时达到均衡。一般均衡分析作为一种经济分析的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2. 特定要素
【答案】特定要素是“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在一个国家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有些生产要素可以自由流动,而有些则不能自由流动。一般称前者为“流动要素”,后者为“特定要素”。在实际生活中,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之间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二者只是在流动的程度上有所不同。例如,劳动一般可以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特定性最低,但工作经验、技能和知识结构等方面的限制又使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若干“特定”方面的特征。在理论分析中,明确区分特定要素和流动要素能提供许多重要的分析工具,深化对经济问题,尤其是国际贸易与收入分配的关系问题的研究。
3. 经济稳定性损失
【答案】经济稳定性损失是指由于一国加入了固定汇率区,而使得本国难以运用货币政策来抵御衰退,从而引起经济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损失。具体而言,在固定汇率制下,一国的货币政策不能影响本国的产出,当本国处于经济衰退时,就难以运用货币政策来稳定经济。由固定汇率所引起的这种不稳定性,称为“经济稳定性损失”。区域的一体化程度越高,通过增加区域内的贸易以及国内资本和劳动力向其他成员国的流动来克服本国经济衰退的效果就越好,由此经济稳定性损失就越小。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越高,一国加入固定汇率区的货币效率收益超过经济稳定性损失的部分就越大。
4. 贸易所得
【答案】贸易所得是指一个国家从国际贸易活动中获得的利益。一个国家通过参与国际分工和自由贸易,能够获得诸多利益,其中包括:①本国在世界市场中的专业化生产,有利于分工的深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在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出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商品,即
获得生产利益;②一国参与国际贸易,可以在生产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消费的种类和数量,提高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和国民福利水平,即获得消费利益;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有利于克服国内垄断、实现规模经济以及学习效应的发挥等。总之,一国参与国际贸易能够从总体上提高该国的福利水平。
5. 总需求
【答案】总需求是“总供给”的对称,是指一个国家的各个市场主体依据一定的收入和价格水平,在一定时期内通过市场反映出来的购买产品和服务的计划支出总量。总需求通常由四个部分构成,即消费总支出、投资总支出、政府总支出和净出口总额。在最新的国民核算体系中,政府总支出被分解为政府消费和政府投资,分别归入消费总支出和投资总支出。因此,总需求的构成又被认为是:总需求=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6. 官方国际储备
【答案】官方国际储备是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所拥有的,可用于满足国际收支平衡所需要的对外资产,包括货币性黄金、特别提款权、在IMF 的储备头寸和外汇储备等官方对外资产。
7. 战略性贸易政策
【答案】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通过鼓励国内特定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以限制国外特定产品的进口,来保持本国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并进而提高一国经济绩效的贸易保护政策。该政策认为,为了保持本国某些前景远大或意义重大的产业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领先地位,有必要采取有针对性的保护政策来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和特定产品的出口。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有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外溢”和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布兰德一斯潘塞分析”。
8. 行业间贸易
【答案】行业间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不同行业间商品和服务的国际交换。行业间贸易反映交易双方的比较优势。例如,澳大利亚向韩国出口小麦,韩国向澳大利亚出口电视;但是,韩国不向澳大利亚出口小麦,澳大利亚也不向韩国出口电视。
二、综合分析题
9. 美国官方结算数据是否能为外国中央银行在货币市场买卖美元的程度提供准确的描述?
【答案】官方结算余额反映的是相对于外国政府机构持有的美元储备,美国政府机构例如美联储、财政部等持有的国际储备的净变化。该账户部分反映了对外汇市场的干预程度,例如外国银行购买美元存入其他国家银行(如伦敦银行)的欧洲美元账户,尽管这是一种外汇干预形式,
但是这种交易不会记录在美国的官方结算余额内;而当其他国家银行将这笔款项存入其在美国的账户时,这笔交易将被视为私人金融流动。
10.具有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有无可能同时拥有国际收支盈余?使用经常项目和非储备资本项目的假设数据来解释你的回答。注意讨论官方国际储备流动的可能作用。
【答案】当一国的金融和资本项目盈余超过了经常项目余额赤字时,具有经常项目赤字的国家有可能同时拥有国际收支盈余。根据国际收支恒等式,可得:
例如,当经常项目出现1亿美元的赤字,但是此时有大量的资本流入,资本项目盈余1.2亿美元时,此时将出现0.2亿美元的国际收支盈余。
从长期而言,国际收支盈余或赤字都是一种失衡状态,理想的模式应该是国际收支平衡,既无盈余,也无赤字。因此,有时一国常常采取官方外汇干预来平衡其国际收支,官方国际储备的流动有助于实现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
11.试分析下列各国中哪个国家的跨时生产可能性会偏向于当前消费?哪个会偏向于未来消费?
a. —个像20世纪的阿根廷或加拿大这样的国家,直到最近方才敞开大门,接纳了大规模的移民定居并仍在接收大量移民的流入。
b. —个像19世纪末的英国或今日的美国那样领导世界科技的国家,但随着其他国家的奋力赶超,其领导地位日渐没落。
c. 一个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且只要极少投资就能开发出来的国家(如沙特阿拉伯)。
d. —个发现了大量石油资源但却需要巨额投资方可开发的国家(如挪威,其石油位于北海海底)。
e. —个像韩国一样已掌握了生产工业产品的技术并正迅速赶上发达国家的国家。
【答案】放弃当前消费意味着增加未来消费。如果放弃当前消费能够获得更多的未来消费,那么人们会倾向于未来消费。如果无国际借贷情况下的实际利率高于世界实际利率,那么人们将选择未来消费(即储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