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881心理学研究方法之教育与心理统计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随机抽取一个由61名大学生组成的样本,让每一名学生对“我感觉我适应大学的学习”这一说法表明自 己的态度。态度按5分制来衡量:1=完全符合;2=较符合;3=不确定;4=较不符合;5=完全不符合。对这一说法, 样本的平均态度分为2.24, 标准差为1.52, 用90%的置信区间得到总体标准差的置信区间是多少?
【答案】由题可知,因此,查
分布表得,
根据公式
得:
即,
因此,置信度为0.90时,总体标准差的置信区间为
2. 研宄主题组织方式对主题推理的影响,组织方式分为有组织和无组织两个水平,主题推理成绩如下表所示,其中学生原来的阅读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干扰变量。请选择合适的方法处理下面的数据,考察主题组织方式 对主题推理是否有影响并计算其效果量。
【答案】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表如下:
3. 编制简单次数分布表的步骤有哪些?
【答案】简单次数分布表,通常简称为次数分布表,其实质是反映一批数据在各等距区组内的次数分布结构。编制次数分布表的主要步骤如下:
(1)求全距
全距是一批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的差距,以符号R 表示,也称为两极差,其计算公式为:
(2)定组数
①定组数就是要确定把整批数据划分为多少个等距的区组。组数用符号K 表示。组数的大小要依数据的多少而定。组数太多,往往会削弱对数据分组整理的功用;太少,又可能会湮没数据内含的重要信息。
②当一批数据的个数在200个以内时,组数可取8〜18组。如果数据来自一个正态的总体,则可利用下述经验公式来确定组数,即:
公式中的N 为数据个数。
③注意:事先计划的组数可能与实际分组时因考虑组距取整以及最低一组的起点位置不同而略有差异,这种差异是正常的,最终结果应以实际划归的组数为准。
(3)定组距
组距用符号i 表示,其一般原则是取奇数或5的倍数,如1, 3, 5, 7, 9,10...... 等。具体的取值过程可通
过全距R 与组数K 的比值来取整确定。 (4)写出组限
组限是每个组的起始点界限。 (5)求组中值
组中值是各组的组中点在量尺上的数值,其计算公式为:
(6)归类划记
具体方法可以类似唱票的方式依次把每个数据准确地划归所属的组别,并以“正”号或“号的记录方式体现在表中,便于计数检查。
(7)登记次数
根据划记结果,点计各组的次数f 。
4. 某年高考总分符合正态分布,其中
考虑到招生指标,只有
【答案】设最低录取分数线为Z ,由题可知,根据公式
得,
由于需要置信度水平为0.05的单侧检验,转换为以
则有 a=0.1,
查表可得,
”
的学生能升入重
点大学,问重点大学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应该定为多少?
为表示的双侧检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