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正始是继"为艺术而艺术"的建安之后又一充满艺术真情的时代,也是中另知识分子审美情趣发生突变的时代。 本文通过对正始时期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心理透视,认为正始士人审美情趣的产生是悲剧的。 一方面,正始知识分子在认识是处于理性的高扬时期。先秦知识分子的理性精神经过汉代约四百年的沉寂,至汉末又焕发了新的光辉,带来了建安知识分子理性的全面觉醒。正始稿件 心理情怀是继建安而来的,建安知识分子清醒的理性精神必然对正始知识分子产生影响,蕴藏在他们的心目之中。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心理--生理机制中的历史积淀和正始动荡社会现实对正始知识分子的时代要求,使正始知识分子的内心凝聚了儒家、道家、神仙迷信等多重文化。这给正始知识分子提供的是一个入世与出世、理想与现实、灵与肉、生与死的两难抉择,呈现出困惑、苦闷的心态。 从心理上说人都要追求一种平衡,即"心理社会稳态"。"心理社会稳态"从审美意义上看是一种美的境界。因为处于"心理社会稳态"状态下的人,感受不到压抑的痛苦和心理得不到满足的苦闷,感受到的是一种欲望满足后的愉悦和对自由、惬意、舒畅、欢快的美的体验。正始知识分子为了发泄内心的痛苦、苦闷,必须寻求达到"心理社会稳态"的途径。这样正始知识分子的狂颠放达、任诞不羁、遁迹山林、土木形骸、饮酒服药的名士之风便产生了。表现在文学上的迁逝之叹、孤独之悲、凄苦之音、慕仙远游、向往自然的正始之音也应时而发。从此 正始知识分子以具有深刻思辨色彩的玄学为理论依据,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人情纯真美、风流洒脱的外表风神美、迁逝慕仙的人格自由美和时空无限美的审美情趣诞生了。 综上所述,正始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产生不是自觉的、自愿的、主动的、不是像我们今天是为了欣赏、陶冶性情、文化娱乐的需要,而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独立,为了发泄因理想遭遇到阻止、破坏、毁灭而致的内心痛苦、苦闷不得不做出如此的悲剧选择。但因他们本身所具有的清醒理性认识使他们知道那些发泄方式并不能达到自我价值的实现,亦不能使用权心理学趋于平衡,使其内心的痛苦、苦闷得以彻底的消除。这对他们来说,这种悲剧的选择又不能不是一种自虐。正基于此,本文认为正始知识分子审美情趣的产生是美的悲剧生成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