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央民族大学国际教育学院354汉语基础[专业硕士]之现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偶
【答案】对偶是指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相连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进行修辞的一种方法。对偶的基本种类有正对、反对、串对。从形式上看,其音节整齐匀称,节律感强; 从内容上看,凝练集中,概括力强。对偶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特有的表现力,便于记诵,因而在抒情、叙事、议论等文章中广泛使用。
2. 助动词
【答案】助动词是指用在动词之前,起辅助动词作用,表示可能、必要或意志愿望的词,又称作能愿动词。表可能的有:能、能够、可能、会,表必要的有:要、应该、应当,表意愿的有:肯、敢、愿意等。
3. 音素
【答案】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音节由音素构成,如“刊(kan )”它可以划分出“k , a , n ”三个音素。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在语音学与音韵学中,音素一词所指的是说话时所发出的声音。音素是具体存在的物理现象。国际音标的音标符号与全人类语言的音素具有一一对应。
4. 词类
【答案】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和各类词的用法。分类的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主要依据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是参考的依据。现代汉语的词汇可以依此初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5. 焦点
【答案】焦点是说话者认为受话者不知道因此希望受话者特别关注的部分。从信息的角度看,句子中的新信息是说话者所传递信息的重点所在,这就是句子的“焦点”。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标示出来,还可以用句法形式表现出来。焦点一定与说话者所设定的受话者所知道的某些信息有关,一定会用一些可以感知的手段标示出来。在会话中,焦点通过语调重音表现出来,例
,如果,语调重音落在“小明”上,那么“小明”就是信息的焦点,如果落如“小明吃了苹果。”
在“苹果”上,信息的焦点就是“苹果”。
6. 同形词
【答案】同形词是指字形相同,但是意义不同,且意义没有关联的词语。包括依据不同的意义所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 由十形借造成的表不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 由十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 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同形词主要分为两类,即同形同音词和同形异音词。同形同音词是指语音形式和书写形式都相同而意义不同的一组词。例如现代汉语中
,的“牢狱”的“牢”和“牢固”的“牢”“年老”的“老”和“老远”的“老”。同形异音词是指
拼写相同,但发音和意义都不相同的词。如:minute (n. 分钟)和minute (adj. 微小的)。
7. 复合词
【答案】复合词是指由不同的不定位语素相互融合起来构成的合成词。这类合成词是现代汉语中最主要的、最能产的构词格式,汉语的合成词绝大部分是由这一形式构成的。词根和词根的组合方式不同,形成该种合成词内部结构方式的差异。主要有联合式、偏正式、补充式、动宾式和主谓式几种类型。
8. 平分阴阳
【答案】平分阴阳是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中的一个术语。指中古的平声调类字,根据声母的清浊分派入阴平、阳平两个调类。平分阴阳是中古汉语发展到近代汉语的过程中,在声调方面的三个主要变化之一。比如说现代汉语中的阴平“诗、超”和阳平“时、人”在古代都属于平声。
二、简答题
9. 谈谈你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答案】对现代汉语规范化的认识:
(1)现代汉语规范化是指确立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及其内部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一一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2)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主要是根据汉语的历史发展规律,结合汉语的习惯用法,对普通话内部(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各方面)所存在的少数分歧和混乱现象进行研究,选择其中的一些读法或用法作为规范,并加以推广; 确定其中的另一些读法或用法是不规范的、应舍弃的,从而使汉语沿着健康和规范的道路向前发展,使人们在使用语言文字时有一致的标准。
(3)语言文字是否规范,在现代社会里将直接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直接关系着汉语和我国优秀文化能否尽快地走向世界,所以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对我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和深远的意义。
10.解释下列成语的意义:
叱咤风云 精雕细刻 居高临下 老马识途 倩人捉刀
危如累卵 落拓不羁 披沙拣金 不刊之论 泰山北斗
【答案】(1)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威力极大。
(2)精雕细刻:精心雕琢,细致刻画。比喻十分认真,非常细致。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
(3)居高临下:居:站在,处于; 临:面对; 面临。占据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亦形容摆出高高在上的架势。
(4)老马识途: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5)倩人捉刀:请人代作文章。
(6)危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险,如同堆起来的蛋,随时都有塌下打碎的可能。
(7)落拓不羁:落拓:放浪; 不羁:不受约束。形容行为放浪,不受拘束,性情豪放,行为散漫。
(8)披沙拣金:拣,挑选。拨开沙子来挑选金子。比喻从大量的东西中选取精华。
(9)不刊之论:刊,古代指消除刻错了的字,不刊是说不可更改。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10)泰山北斗:北斗,北斗星。比喻德高望重或者有卓越成就而被众人敬仰的人。
11.汉语规范化的标准是什么?
,明确了现代汉语普通话的标准【答案】1955年我国召开了“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凡事不符合这个标准的,都是不规范的。但是,并不(1)语音方面,“以北京话为标准音”
是说北京话的任何一个语音成分都是标准的,都是普通话成分,异读及土话成分需要经过严格的审订,轻声及儿化也要通过调查和研究选择性地吸收;
(2)词汇方面,以北方话词汇为基础。北方话词汇有极大的普遍性,但不是北方话中所有的词都能进入普通话,地方性强,只在较小范围内使用的词就不应该加以吸收。为了丰富词汇,普通话也要从方言、古代汉语及外来语中吸收一些所需要的词;
(3)语法力一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需要强调的是作为规范的是著作中的一般而非特殊用例。
12.在教师教学用书中,经常出现“通过……使……”或“通过……”这样的句式,下面三句都用了这样的句式,请分析哪句是正确的,哪句是错误的。为什么?
①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艰苦环境对磨砺坚强意志的作用。
②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认识社会问题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思考社会间题和现象的能力。 ③通过系统教学法的实践,能够帮助学员明确目标,在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
【答案】①句是正确的,②③句是错误的。因为这种句式的特点是“通过……”的行为主体必须与“使……”的行为主体一致。一致的就是正确的,不一致的就是错误的。①句是一致的,“通过教学”“使……”的行为主题都是教师,所以可以说“通过教学,使学生……”只不过为了简洁而把主语省略了。②句、③句是不一致的,②句“通过学习”的行为主体是学生,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