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学,教师为本。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要条件。民办高等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增长点,为满足我国公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提高国民素质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民办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建设稳定的高质量的师资队伍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其中教学名师的培养问题首先凸显出来。在当前形势下,民办本科高校培养教学名师具有必要性、可能性和现实性,只要国家政策到位,民办高校措施得力,民办高校教师乐于献身民学,就一定能培养出一批教学名师。
民办高校培养教学名师需要设计适合民办高校名师的选拔与考核指标体系,名师管理才能有章可循。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曾提出教师的教学能力指标体系, 包括刺激、 导入、概括、沉默、学习者参与教学的强化、提问的深度、高质量的问题、发散的问题、留意对方的发言和行动的态度、解释和实例的作用、讲解、预定计划的反应等。在成就显著的教师的个性特征方面,我国的学者则认为是: 稳定的情绪,高度的责任心,敏捷的思维, 果断刚毅,敢想敢做, 有明显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意识。在21世纪,对民办高校来说,应该遵照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思维方式选拔和培养名师, 其选拔、衡量、考核和评价名师的指标体系应包括师德要求、教学工作量、教学规范性、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科研能力、青年教师指导、教学效果、教学风格等。对各项指标还应进一步量化和权重。
培养、选拔与管理教学名师是一项系统工程,可以从“厚待”、“管理”、“优培”三个方面来抓。“厚待”指的是民办高校要尊敬和关心名师,在科研方面提供资助,给予他们享受特殊津贴;要发挥名师在教学科研中的优势作用, 使教学名师充分展示才能,;要大力宣传名师, 让他们以“名人”和“明星”姿态展现在广大师生中,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使命感。“管理”指的是民办高校要重视对名师的考核,特别是要通过课堂教学质量综合测评、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等对名师的教学质量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名师队伍建设要与时俱进, 实行动态管理, 对优秀名师要予以重奖,去除不能履行职责的名师称号, 以此来保持名师队伍的优越性和纯洁性,保持他们在民办高校的生机和活力。“优培”则指的是民办高校完全可以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应制定“加强名师成长计划”和“名师培养规划”,单独明确的设立“教学名师”称号, 组织示范课教学、观摩课, 开展教学技能大赛、课件制作和教案设计等比赛, 以大赛培育名师, 以大赛选拔名师。
民办高校自身师资力量薄弱,但可以引进其他高校的教学名师,特别是离退休教师教学名师。但是,在各高校都实施名师战略的今天,民办高校采用引进教学名师的办法面临许多困难,而且多以引进离退休教师居多,年龄偏大。于是,不少民办高校在引进的同时,更注重培养自己的教学名师。如西安翻译学院在2007年5月出台政策鼓励在职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相关费用由学校承担;2011年夏又出台政策鼓励在职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只要毕业后给学校服务若干年,该教师在读书期间一切待遇不变,费用由学校承担;另外,学校还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包括科研项目、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随着这些政策的实施和完善,学院近年来自己培养了多名教师名师。这一途径和做法在陕西7所民办本科高校中引起反响,西安欧亚学院和西京学院等都先后采用了这种办法。
通通过相关理论和实例证明,民办本科高校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探索教学名师培养路径。一是明确教学名师评选时人本化、民主化、导向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二是要精心组织好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三是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力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