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809中外文学与文艺理论之文学理论教程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填空题
1. “酒神精神”是______在《______》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
【答案】尼采; 悲剧的诞生
【解析】“酒神精神”语出希腊神话。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将希腊神话中的日神和酒神用来象征两种基本的心理经验。尼采认为,酒神精神和日神精神是两种根本的艺术冲动。自然界本身的日神精神产生、肯定和美化个体生命; 而自然界本身的酒神精神则毁掉和否定个体生命。更为原始的酒神精神正是通过否定“个体化原则”对世界的生命意志的肯定,从而使人体验到复归自然界原始统一的欢悦。
2. 古典文学理论认为,构成文学作品基本要素的是______。
【答案】文学形象。
【解析】文学形象是古典文学理论中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它在文学作品中表现为具体的感性的、具有艺术概括性的、体现着作家审美理想的、能唤起人的美感的人生图画。文学形象中包含了深刻的社会生活的本质与内涵,能够表达丰富的内在意蕴,同时文学形象的运用也是文学不同于哲学、宗教、科学之处,其塑造得成功与否,是衡量优秀文学作品的重要标志。
二、1
3. 复调
【答案】复调是音乐术语,指欧洲18世纪(古典主义)以前广泛运用的一种音乐体裁。它与和弦及十_音律音乐不同,没有主旋律和伴声之分,所有声音都按自己的声部行进,相互层叠,构成复调体音乐。复调小说是前苏联学者巴赫金创设的概念。巴赫金借用这一术语来概括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诗学特征,以区别于基本上属于独白型(单旋律)的已经定型的欧洲小说模式。“复调小说”的概念是现代文论的一个重大飞跃,对读者反映论、接受美学、解构主义等都有深刻影响。
三、论述题
4. 谈谈你对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趋向的认识。
【答案】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把为绝大数人服务、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全部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
(1)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文学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根本
目的,也是社会主义时期一切文学活动的价值观的本质体现。
①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主要是通过满足人民的审美需要而实现的,即通过艺术作品的审美感染力量,去影响人们的情感和心灵,进而影响社会生活。
②文学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应努力创造各种各样的、有血有肉的、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尤其应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形象,即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的具有新颖生动的个性和丰富多样的性格内涵的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的形象。
(2)雅与俗:“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自然要有一个发展过程。这是一个雅与俗双向运动的发展过程,要达到“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的统一。衡量雅与俗、提高与普及文艺作品价值高低的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是否为人民群众所赏识。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谱写真、善、美的时代华章社会主义文学艺术是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谱写真、善、美的时代华章,增强社会主义文艺的感染力、吸引力、亲和力和凝聚力。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4)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作家、艺术家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学习社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
5. 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
【答案】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1)从本质上说,文学创造的材料是以精神现象的方式通过记忆机制而储存在作家大脑中的有生以来的刺激或信息。
(2)从来源看,文学材料的来源虽然只有一个,那就是客观的社会生活,但它们只有转化为精神现象,即记忆中的表象,才可能对作家的文学创造发挥作用。
(3)从呈现看,文学作品虽以文字符号加纸张的物质形式流通于世,但其所负载的,乃是作家个体内在的某些精神现象及其活动。
(4)从文学材料的获取渠道和流程看,不管经由哪一种渠道,其流程都一样,即刺激或信息转化为文学材料,必须通过记忆机制进行,必须被储存在记忆中才能奏效。有时,作家也使用笔记、卡片、摄像等方式来搜集材料,但目的也是为了抗拒遗忘,使之更深刻地进入记忆,以便参与构思,激活思维。
(5)文学创造的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的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的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的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
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未来的文学作品之中。
6. 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口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
【答案】(1)文学话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的区别
①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的言语,强调严谨的逻辑和语法结构,要求说理清楚、概念明确、不注重个人色彩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
②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的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的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的需要。
③文学话语往往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它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也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相对于指称明确的科学语言而言,文学话语常用来表达或激发情感和态度。它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的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的意蕴。
(2)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的原因
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
②一般不作为说理的手段,也与普通的言语有一定程度的背离。
③作为叙述、表现、象征的符号体系,文学话语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的情思。
④文学话语甚至使用“陌生化的语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普通的语言被强化、凝聚、扭曲、缩短、拉长、点到,这些阻拒性的话语迫使人们对语言产生强烈意识,使对象更加具体“可感”,从而更新对那些日常性言语的习惯性反应,更新这个语言所包容的生动的世界。均文学言语的虚构性常常制造某种处在变化中的情境,这种叙述会出现多种可能性。
7. 过去的文学理论教材讲文学欣赏,现在的文学理论教材讲文学接受,请你对这种不同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文学欣赏与文学接受的概念
①文学欣赏是指人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的一种审美精神活动。欣赏者通过文字或其他媒介,获得对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映,得到审美的愉悦和享受,从而使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②文学接受是一种以文学文本为对象、以读者为主体、力求把握本文深层意蕴的积极能动的阅读和再创造活动,是读者在特定审美经验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价值、属性和信息的主动的选择、接纳或抛弃。
(2)文学欣赏与文学接受的关系
文学接受作为文学理论术语,是在20世纪兴起并得到广泛使用的。传统文艺学习惯于用“文学欣赏”或“文学鉴赏”等概念,而现代文艺学则倾向于使用“文学接受”和“文学消费”等概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