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812专业基础课之中国近现代音乐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马思聪
【答案】马思聪是中国第一代小提琴音乐作曲家与演奏家,被誉为“中国的神童”。马思聪的音乐创作民族风格鲜明、构思新颖、涉猎广泛,代表作有小提琴曲《绥远回旋曲》、《内蒙组曲》、《阿美组曲》,管弦乐曲《西藏音诗》,歌剧《热碧亚》,舞剧《晚霞》,声乐作品《祖国大合唱》等。马思聪是中国近代最有影响的小提琴演奏家和作曲家,对中国小提琴音乐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
2. 《海韵》
【答案】《海韵》是一首大型艺术性合唱歌曲。徐志摩词、赵元任曲。歌词源自徐志摩同名白话体新诗,描绘了渴望自由的少女不愿回家,在海滩上徘徊、歌舞,最后被波涛吞没的情景。作曲家用合唱、女高音独唱和钢琴伴奏音乐,分别代表旁观者诗翁、主人公女郎和背景大海。全曲由一个引子和五个情感各异的乐段加尾声组成,在旋律与和声方面都作了“中国化”的探索,是20世纪20年代合唱歌曲的杰出代表。
3. 《新诗歌集》
【答案】《新诗歌集》是近代歌曲集。共收录了赵元任于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14首歌曲,如《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也是微云》、《海韵》等。歌词均选自当时著名的白话体新诗,在音乐旋律、和声上有意识地进行“中国化”的探索,并在“序”中提出具体理论观点。这些歌曲鲜明地反映了“五四”新文化精神,代表着20世纪20年代我国音乐创作的高水平。
4. 牧童短笛
【答案】《牧童短笛》是贺绿汀的一首钢琴曲,开创了中国风格钢琴曲的先河,是近代中国钢琴音乐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乐曲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只段体结构,首尾两段以优美质朴的民歌式主题旋律,通过复调手法,营造了中国式的田园诗情与意境。中段采用主调织体,活泼欢快的情绪与前后两段抒情主题形成对比。该曲虽采用传统的民族调式,但在复调、和声手法的民族化上具有创新意义,并在1934年齐尔品“征求有中国风味的钢琴曲”比赛中获得头奖。
5. 刘天华
【答案】刘天华中国近代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北茂是兄弟。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乐曲方面,作品有二胡独奏曲《病中吟》、《光明行》等
10首及二胡练习曲47首,琵琶独奏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及琵琶练习曲15首,民族器乐合奏曲《变体新水令》,记录《梅兰芳歌曲谱》,搜集《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佛曲谱》。刘天华是近代二胡音乐的奠基人,对近代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6. 《黄河大合唱》
【答案】《黄河大合唱》是我国人民作曲家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一部具有杰出影响的一部大合唱. 作品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在抗日战争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痛述了日寇的残暴和人民所遭受的沉重灾难. 最后又以惊人的笔墨勾画出一幅幅中国人民纷纷起来保卫祖国,反抗日寇侵略的壮丽情景. 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雄伟浑厚的气魄,成功地反映和歌颂了中国人民如火如茶的爱国热情,是中国音乐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大和唱作品。
二、选择题
7. 1932年,黎锦晖出版的救亡歌曲专集是( )。
A. 《民众歌集》
B. 《中国呼声集》
C. 《大众歌声》
D. 《爱国歌曲》
【答案】D
【解析】1932年4月出版的《爱国歌曲》(第一集)包括《勇健的青年》、《齐上战场》、《奋勇杀敌》、《预祝胜利》等10首歌曲,其中有与聂耳歌曲同名的《义勇军进行曲》。黎锦晖不但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创作做了奠基,在中国早期的革命歌曲、群众歌曲的创作方面,也做了有益的探索,如《奋起前进》这首歌,在词与曲的结合上采用一字一音,斩钉截铁,赋予音乐以“奋起前进的决心与力量”。
8. 全国性的大剧种京剧形成于( )时期。
A. 西汉
B. 南北朝
C. 清朝
D. 元朝
【答案】C
【解析】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
9. 下列乐曲中属于阿炳创作的琵琶曲的是( )。
A. 《欢乐歌》
B. 《三六》
C. 《大浪淘沙》
D. 《行街》
【答案】C
【解析】民间艺人阿炳(华彦钧)所创作的琵琶曲代表作有《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
10.下列琵琶曲中,哪首不是由刘天华创作的( )。
A. 《改进操》
B. 《虚籁》
C. 《歌舞引》
D. 《大浪淘沙》
【答案】D
【解析】刘天华创作了二首琵琶曲:《歌舞引》、《改进操》、《虚籁》。D 项,《大浪淘沙》是华彦钧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表现了作者对不平人世的无限感慨及对命运的态度。这首乐曲中,既有柔美悠长的旋律,又有刚劲短促的音调,高低起伏的音乐,使人联想翩翩,给人以回味无穷的感受,有人说这是阿炳一生的真实写照。
11.我国近代音乐教育家有着“少年风流倜傥、青年为人师表、中年皈依佛门”奇特人生经历的是( )。
A. 赵元任
B. 李叔同
C. 曾志忞
D. 沈心工
【答案】B
【解析】李叔同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在音乐方面,李叔同是作词、作曲的大家,也是国内最早从事乐歌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并有深远影响的人。他主编了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最先用五线谱作曲。他在国内最旱推广西方“音乐之王”钢琴。他在浙江一师讲解和声、对位,是西方乐理传入中国的第一人,还是“学堂乐歌”的最早推动者之一。1905年他编辑出版的《国学唱歌集》,被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他创作的歌曲内容广泛,形式多样,大多曲调优美,歌词琅琅,易于上口,因此传布很广,影响极大。
12.抗战后期,国民政府教育部音乐教育委员与白沙音乐教育推进委员会在白沙镇举办“白沙万人人合唱”,在中国音乐史上可谓盛况空前。当时担任指挥的是( )。
A. 李抱忱
B. 吴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