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内蒙古师范大学法政学院733政治学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理解列宁的“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答案】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按照马克思主义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论,这里的经济,是指特定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包含生产资料所有权关系、生产过程中的支配被支配关系和生产成果的分配关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1)确定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是认为社会经济关系在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决定作用;

(2)政治关系的建立和实际运行,在其本质、内容、形态和方式等方面,根本上是由经济关系决定的;

(3)政治关系以围绕特定权力活动的集中方式,体现和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并且对于经济关系起着反作用。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关系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上体现为阶级关系,因此,作为集中体现经济关系的政治关系,在现实内容和社会力量的对比和互动中,首先集中体现为阶级关系,政治关系中的主导关系是阶级关系。

作为社会政治关系基础的经济关系及其社会群体形态的阶级关系,在实际社会生活中,通常表现为利益要求和利益关系。因此,在阶级社会中,政治首先集中体现着特定社会阶级利益和利益关系,同时也体现着其他的利益和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时期,工人阶级以及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和要求是发展生产力,因此,经济建设成为最大的政治。

2. 单一制及其主要特点。

【答案】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单一制国家的基本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统一的宪法及其他基本法律;

(2)国家具有统一的立法、行政和司法体系;

(3)国家具有统一的中央政权机关,最高国家权力归中央掌

握,

(4)全国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按地域划分,各地域的地方权力必须受中央权力的统辖;

(5)国民具有统一的国籍;

(6)由中央机关统一行使外交权,地方行政单位和自治单位对外不具有独立性,因而不具有独立

的外交权。

单一制国家中中央权力机关掌握着主要的和统一的政治权力,并统辖着地方权力。地方权力与中央权力之问是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当代的中国、日本、法国等实行单一制。

3.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国家不可分割的领土内,在最高国家机关统一领导下,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建立民族自治地力一,以实行自治的民族成员为主组成自治机关,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行使自治权利,遵照国家总的方针政策,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的事务,并积极参与全国的政治生活。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1)民族区域自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内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区域自治;

(2)民族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除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的职权外,还行使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的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等等在内的广泛的自治权;

(3)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而建立。只要在一定聚居区居住的少数民族,构成了一级自治单位,就可以建立民族自治地力一的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中国各族人民的团结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维护了国家大政方针的统一性,又具有照顾少数民族特点的高度灵活性。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结合。实践证明,民族区域自治是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保障和巩固祖国统一的正确的民族政策。

4. 根据斯大林的定义,民族具有哪些方面的一般特征?

【答案】斯大林对民族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根据斯大林的定义,民族的一般特征可以从相互关联的四个方面来考察:

(1)共同的语言。这是民族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民族统一性和继承性的重要表现之一。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共同语言,这种共同语言是在经济交往和社会交往的基础上产生的。而它一经产生并在特定人群共同体中获得统一,反过来又会作为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工具,扩展和加深人们的经济交往与社会交往,成为民族成员间彼此认同的象征和连接纽带。共同的语言对于民族的内聚性、统一性以及历史文化的继承性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共同的地域。这是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也是民族形成的外部条件。分散居住在互不相连的地方,彼此没有共同生活地域的人们,是不可能形成一个民族的。人们只有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之内,共同的语言才能产生,共同的经济生活才能发展,民族文化以及反映在这种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才能形成。民族与氏族、部落组织的一个重要区别,就在于它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是以抵御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共同体。

(3)共同的经济生活。这是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共同的经济生活主要指一个民族内部在生产和交换过程中建立起来的经济联系,它使民族的各部分相互依存,把民族成员结合为一个特别的整体,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经济、生产技能以及在内部交换和同外族交换方面的特点。

这种共同的经济联系体现了民族利益的一致性,因而比其他任何关系都更加密切和重要。它是民族共同体得以形成的决定性条件,并对民族的其他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4)共同的心理素质。这是民族存在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和特征。在共同的经济生活、紧密的社会交往和统一的语言文字的基础上,各民族逐步形成其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凭借这种文化传统,各民族一力一面超越自发水平,自觉地提升和表达自己的基本价值观念; 另一方面又通过连续不断的灌输和教化,将这些价值观念植入民族成员的内心逐渐融入他们的精神血脉,成为他们根深蒂固的行动准则与价值追求,最终形成为共同的心理素质。

5. 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答案】政治文化概念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G.A. 阿尔蒙德提出的。

(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含义:

①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卞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也有个体性的,既指普通公民,也指政治团体和其他的社会团体。阶级是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不同的阶级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

②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

③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 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

④政治文化的内容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感情、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内容。

(2)政治文化的类型

①西方学者一般对政治文化的划分:

a. 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b. 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c. 理想型政治文化和现实型政治文化;

d. 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化。

②马克思主义对政治文化的划分:

a. 剥削阶级社会的政治文化;

b. 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

二、论述题

6. 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特征?

【答案】资本主义国家是由代表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资产阶级根据自己的利益要求,在与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