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1994年我国正式成为接入国际互联网的国家,从此开启了我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历程。高校是最早接入互联网的单位,高校大学生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者,互联网自身具有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广泛性等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便捷和帮助,但网络信息的复杂性、不良信息也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网络时代的到来,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向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为了应对网络对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挑战,拓展和延伸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内容,高校广大师生积极探索,1998年底,清华大学红色网站诞生,这一新生事物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思路,13年来,在红色网站实践不断发展的同时,对于红色网站传播效果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而目前人们对于它的研究仍以散篇短论为主,系统的、全面的论著还没有。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理念和方法,整合传播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知识,采用文献采集、比较分析等方法,从网站与红色网站的产生及其概念的界定入手,阐明研究高校红色网站传播的价值,通过对中外红色网站建设的实践经验的理性分析,提出了中国高校红色网站传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重点探讨了红色网站传播效果不佳的成因,在此基础上探讨提升中国高校红色网站传播效果的建议和方法。
本文除结论外共6章。
第1章:导论
本章主要分析了问题的缘起和研究的意义,本课题的研究现状述评,研究的总体思路和方法三部分内容。
第2章:互联网与红色网站概况
互联网:人们对于互联网概念的定义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目前,公认的互联网定义是: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对网站(Web Site/Site)做出明确定义,指在互联网上包含访问者可以通过浏览器查看的HTML文档的场所,网站宿主于服务器上,既包括具备独立服务器、独立IP地址等复杂的大型网站形式,也包括虚拟主机或者是具备鲜明主题的Home Page等简单的形式。
红色网站:1998年底,清华大学汽车系党课学习小组利用宿舍的互联网,在一台计算机上建设了班级的共产主义理论学习网页,起名为红色网站。后来,逐步发展壮大,从汽车系走向清华大学,再到全国高校,现逐步发展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学生学习、休闲、娱乐的网络平台。
第3章:高校红色网站发展历程和传播要素分析
本章重点总结高校红色网站发展历程,主要概况为三个阶段,即萌芽阶段,起步阶段,全面发展阶段。探索高校红色网站传播要素,分析网站传播特点,梳理红色网站传播内容。
第4章:高校红色网站传播效果分析
目前学界关于红色网站的研究系统性、深入性不够。多数仅限于规范性、原则性、纯理性的探讨,实证研究尤其是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较为少见,为数不多的实证研究,也多针对于经济发达地区高校和“211”、“985”高校的考察。本章选取代表性高校,实证研究当前红色网站传播效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意义。
第5章:影响红色网站传播效果的因素分析
本章从高校领导对红色网站建设重视不够,软硬件资源差;高校红色网站定位不清晰;高校红色网站的运营管理较为滞后;缺乏对红色网站运营建设的科学评估;网站宣传经营不到位,知名度低等五个方面对红色网站传播效果不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论证。
第6章:提高高校红色网站传播效果的对策
本章是文章的重点,本章对提高高校红色网站传播效果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分别是思想重视、科学定位;充实内容、特色鲜明;贴近师生、贴近校园,贴近实际;加强传播主客体建设,提高网站影响力;网上网下联动,强化教育效果;建立红色网站信息监管评估机制,严把信息安全质量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