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714刑法(刑法及国际刑法、刑事诉讼法)之刑法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选择题

1. 以下选项属于支配权的是( )

A. 肖像权

B. 监护权

C. 抵押权

【答案】C

【解析】支配权又称管领权,是权利主体直接支配权利客体的权利,其特点包括:①支配权的权利主体是特定的,义务主体是不特定的,包括权利主体以外的一切人。②支配权的实现仅需权利人直接支配权利客体,而不需要义务人的积极作为。③就权利人而言,其权利的实现具有直接性,不需要他人的介入; 就义务人而言,其所负的是不作为义务。④权利人在他人妨碍其支配时可以请求禁止,因此支配权还具有排他性。物权是典型的支配权,抵押权作为物权的一种也是支配权。

2. 关干缓刑,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的? ( )

A.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B.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已满75周岁的人可以适用缓刑

【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及第76条规定,一般缓刑的共通适用条件是:①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②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A 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具有较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B 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量刑起点都在3年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的刑罚要求。

3. 在外交活动中需要出示全权证书的是( )

A. 国家总统

B. 中共中央书记

C. 外交部长

【答案】B

【解析】国内外交机关包括国家元首、政府和外交部。中共中央书记不属于外交人员不享有外交特权。

4. 与19世纪相比,自20世纪以来,过失责任原则作为侵权法上的一条重要原则( )

A. 越来越强化了

B. 越来越弱化了

C. 既没有强化也没有弱化

【答案】A

【解析】过失责任原则也称过错责任原则,是指行为人仅对因自己的过错产生的损害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1382, 1383条以法典形式确立了过错责任原则。此后,各国法律纷纷效仿之,过错责任原则因此成为各国侵权法的归责原则,即使在英美法系也不例外。《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以及《日本民法典》皆明定采取过错责任原则。我国台湾地区“民法”亦采用过错责任原则。英美法系中的过错责任原则则由法院判例创设之。因为工业革命的发展,不能再采用严格责任标准,而要采用过错责任以此更好的让在工业事故中的受害人得到保护。

5. 中国古代“亲亲相隐”原则最早规定于( )。

A. 汉代

B. 北齐

C. 唐代

【答案】A

【解析】亲亲得相首匿。这是指亲属之间可以相互首谋隐匿犯罪行为,不予告发或作证。董仲舒据《春秋》经义,肯定了“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的合法性。至宣帝时,正式把“亲亲得相首匿”作为刑法原则确定下来。《汉书·宣帝纪》说,宣帝地节四年(公元前66年)规定:“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祖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个刑法原则不仅一直延续到清代,而且时有发展。

6. 国际社会尚未就使用下列哪种武器达成普遍性的国际法规则? ( )

A. 核武器

B. 生物武器

C. 化学武器

【答案】A

【解析】至1997年4月,已有165个国家正式签署《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其中89个国家批准。1972年4月10日制订了《禁止细菌(生物)及毒素武器的发展、生产及储存以及销毁这类武器的公约》,不仅禁止使用生物武器,而且规定永远禁止在任何情况下发展、生产、储存、取得和保留这类武器。

7. 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力面必须是( )

A. 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

B. 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C. 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答案】C

【解析】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志。

8. 甲喝醉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辆,并将机动车辆驶入人行道,当场将行人乙、丙、丁撞死。关于本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 甲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 甲构成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

C. 对甲应以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数罪并罚

【答案】B

【解析】A 项,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本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而本题中,甲对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并不是故意,因此不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B 项,想象竟合犯,也称想象的数罪、观念的竞合,通说认为,是指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的犯罪形态。危险驾驶罪,是指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本罪主观方面,多数学者认为是对危及公共安全持放任的心理态度。交通肇事罪,是指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致人重伤与死亡发生在交通运输过程中,主观上是过失。本题中,甲的行为同时符合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

C 项,根据刑法典第133条之一的规定,犯本罪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主要是指,实施追逐竞驶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事故,致人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构成交通肇事罪或者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按照相应犯罪论处。行为人醉酒驾驶或者追逐竞驶的行为,应作为从重处罚的量刑情节予以考虑。因此,对甲不能数罪并罚。

9. 在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死亡时,需要等待继承人参加诉讼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 )

A. 终结诉讼

B. 中止诉讼

C. 延期审理

【答案】B

【解析】《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中止诉讼:①一方当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