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一) . 2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二) 15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三) 26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四) 38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音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教育学基础考研强化模拟题(五) 53

一、名词解释

1. 身心素质

【答案】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是人体机能活动的一种能力,是指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性、柔韧性等机能能力。身体素质取决于身体形态结构特点和内脏器官、神经系统机能调节状况。它是人们劳动、生活的物质基础,掌握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成绩的前提条件。任何一项运动,既对某种素质发展有主要作用,又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心理素质包括人的认识能力、情绪和情感品质、意志品质、气质和性格等个性品质诸方面。心理是人的生理结构特别是大脑结构的特殊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环境与教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心理素质具有人类素质的一般特点,但也有自己的特殊性。

2. 美育过程

【答案】美育是通过各种形态的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审美活动进行的,美育过程是教师依据人的审美心理规律,引导学生通过审美活动,形成和发展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过程; 是运用人类的审美经验和美的规律,影响学生的感官和心理,培养审美意识、发展审美能力的过程。

3. 校本管理

【答案】校本管理是指学校在教育方针与法规的指引下,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确定发展目标和方向,自主进行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质言之,就是以学校为本位的管理。校本管理强调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把中小学作为决策的主体,运用分权、授权、协作等组织行为学原理和技术,来构筑学校与外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等)以及学校内部(校长、教师、学生)之间的新型关系。校本管理的首要特征就是学校在财政、人事、课程与教学三个方面都享有一定的自主权; 校本管理的另一个特征是共同决策,强调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和社区居民群策群力、共同参与有关的校本管理活动,包括经费使用、人员聘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设计和实施等。

4.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教学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理论知识与客观实际密切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在理论与实际联系中去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包括: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学中的生活实际

有三个方面内涵:一是教学规定的与实践相关的活动性作业; 二是学生本身的实际; 三是社会实际。教师积极开发实践环节,通过教学不仅帮助学生深化对书本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而且让学生体验过程,获得某种经验、经历或体验。

5. 社会本位论

【答案】社会本位论是主张从社会的角度考虑人和社会的关系,把满足社会的需要当作教育的目的的一种价值取向。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德国的那托普和凯兴斯泰纳等。其基本主张是:①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其发展必须服从社会发展的需要; ②教育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个人社会化; ③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本位论看到了社会的作用却忽视了个体的价值,不利于个体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6. 《普通教育学》

【答案】《普通教育学》是“现代教育之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的一本教育专著。这本书是现代第一部系统的教育学专著,它的发表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赫尔巴特在书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教育理论:由儿童的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所构成的教育过程,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形式阶段,教育性教学原则,由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所构成的教学进程等等。值得注意的是,《普通教育学》主要侧重在伦理方面的探讨,而在心理方面相对薄弱,这与赫尔巴特早期以伦理学为中心的学术活动是密切相关的。

7. 非正式群体

【答案】非正式群体,是指学生自发形成或组织起来的群体。它包括因兴趣爱好相同,感情融治,或是邻居、亲友、同学关系而形成的学生群体。其类型多种多样。非正式群体也有其特点:大都自愿组合,三五成群,人数不等,一般偏小; 成员性情相近,志趣相投,有共同的需要; 由较有威信与能力者领头; 活动由大家商量确定或由领头人根据大家需要而定,易调动成员的积极性,交往与活动频繁,有活力。但它一般没有正式的组织机构和长远的活动计划,其成员也不稳定,易受外部条件和内部人际关系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其主要成员的变化(如退出或有新的参与)会严重影响它的活动开展,导致群体解体与重组。

8. 学制

【答案】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亦称“学校系统”,它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学制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 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 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 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 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制是

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首先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学制的建立又受社会制度的制约,反映一个国家教育方针的要求; 学制的建立还要依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并且要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答案】(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10.简述“尊重学生”的基本内涵。

【答案】学生也称受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另一主体。“尊重学生”一个方面表现在要具有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或者说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是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是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1)“尊重学生”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在师生关系建立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起着主导作用。对教师来说,有以下策略: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 二是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三是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 四是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 五是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

(2)“尊重学生”另一方面表现为尊重学生享有的权力

学生具有的权利与其身份密切相关。学生通常具有公民、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学生)和受教育者三重身份。

学生作为公民,通常享有的实体性权利包括: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 宗教信仰自由; 通信自由权和通信秘密权; 劳动权; 休息权; 受教育权; 人身权; 财产权; 知识产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等等。

作为未成年人的学生,身心健康权、受教育权、隐私权等还受到特殊保护。

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的保护。主要有:一是使用学校教育资源权; 二是获得物质帮助权; 三是获得公正评价权; 四是程序性权利。

11.如何贯彻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统一的教学原则。

【答案】知识结构和学生认知结构相统一的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和掌握某门学科的知识结构时,能形成他们科学的认知结构或改变已经形成的不科学的认知结构。具体在贯彻过程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按照各门学科知识体系的内在规律和顺序进行系统地教学

首先,教师要全面熟悉本学科的教材,掌握它的逻辑结构,在教学中抓好该门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础训练,善于突出整个知识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把它们讲清楚。

其次,在教授新内容的时候,还应本着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精神去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