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董仲舒
【答案】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哲学家。著有《春秋繁露》82篇、《举贤良对策》3篇。曾任博士、江都相和胶西王相,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其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
,为武帝所采纳,致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两千多年。其绝其道,勿使并进”
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始终,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他也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
2. 终始五德说
【答案】终始五德说是一种宣扬君权神授的天命循环的历史观念。终始五德说为战国时期的邹衍所创立,盛行于秦汉时期。邹衍以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自然哲学解释王朝更替的历史原因,故名五德。他认为帝王受命统治天下,均有一定的年限,到期则以五德的顺序转移政权,成为终始。天命以符瑞为标志,受命帝王必须以所凭之德改正朔、易服色。后刘向、刘散父子又确立了木火土金水五德相生的历史循环顺序。其后相生说成为俄纬神学历史观之核心,主宰了后汉的思想意识领域。五行与朝代相对应,秦始皇采纳了终始五德体系,阴阳家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德,从所不胜,方今水德之始。并且按照水德的相关理论设计王朝的政治制度。数用六,颜色尚黑,水德尚刑法,以酷法为治。
3. 代田法
【答案】代田法是指西汉赵过推行的一种适应北方旱作地区的耕作方法。由于在同一地块上作物种植的田垅隔年代换,所以称作代田法。汉武帝末,搜粟都尉赵过总结了西北地区抗旱斗争的经验,推行此方法。其主要措施为把一亩地分成三刚和三垄,年年互换位置,以体养地力。下种时把谷物种在酬里,幼苗长出后,把垄上的土推到刚里,这样作物人土深,抗风耐旱。加之配合便巧的农具,实行精细的田间管理,每亩产量增加了一解到三解。它在用地养地、合理施肥、抗早、保墒、防倒伏、光能利用、改善田间小气侯诸方面多建树,是后世进行耕作制度改革的先驱和祖师。
4. 旧石器时代
【答案】旧石器时代是指远古人类历史上采用打制办法制造石器的时代。人类使用石制工具进行生产的时代被考古学称为石器时代。同时石器时代又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300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1万年左右。它一般又被细分为早、中、晚三期。其早期,大约距今300万年~10余万年; 中期大约距今10余万年至4~5万年; 晚期大约距今4~5
万年至1万年。旧石器时代的人类依靠采集坚果、浆果和种子来维持生存。在此期间,人类的最大进展是在智力方面,突出表现为首次创造了艺术,并用描绘动物和狩猎场景的岩画装饰山洞。
5. 算缗
【答案】“算缗”是指商人、手工业者和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资产的税法规定,于汉武帝元狩四年开始推行。如果商人瞒报或者是虚报自己的财产,那么不仅要没收所有财产还要罚戍边一年。
6. 三藩之乱
【答案】三藩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叛乱事件。清初,明朝降将吴三桂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耿精忠被封为靖南王镇守福建,尚之信被封为平南王镇守广东,史称“三藩”。康熙帝借尚可喜请求归老辽东之机,于1673年下令“撒藩”。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发动叛乱,接着尚之信和耿精忠起兵响应,广西、四川、湖南的一些督抚也加入了叛乱阵营,史称“三藩之乱”。康熙帝经过8年的斗争,终于平定了三藩之乱,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7. 睡虎地秦简
【答案】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共1000余支,内容大部分是秦的法律及文书。竹简上的《秦律》包括法律条文三种,治狱案例一种。法律条文第一种不仅有一部分律文,而且有关于律文的解释; 第二种是关于农田、粮仓、货币、贸易、徭役、徒刑、狩猎、度量衡等方面的律令,有《田律》、《仓律》、《置吏律》、《军爵律》等近20个标题; 第三种包括《游士律》等,并且有具体的解释。治狱案例是对一些案例的审讯、调查等具体纪律。睡虎地秦简为我们了解和研究《秦律》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
8. 周公旦
【答案】周公旦,又称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
,也是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他辅佐武王消灭周朝; 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元圣”
武王之子成王即位后,周公摄政,武庚联合三监管叔、蔡叔和霍叔叛乱。周公率大军东征,三年后平叛,使周朝的统治扩展至东方沿海地区,黄河流域尽入周朝统治范围,周王朝灭商的事业至此最终完成。此后,周公营建东都洛邑,巩固东方。周公还制礼作乐,进行分封,治理国家。周公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9. 苏绰
【答案】苏绰是西魏大臣,深得宇文泰信任,拜为大行台左丞,参与机密,助宇文泰改革制
,度。曾创制计账、户籍等法,精简冗员,设置屯田、乡官,增加国家赋税收入。大统十一年(545)
,最为后世称道。授大行台度支尚书,领著作,兼司农卿。苏绰为改革制度所草拟的《六条诏书》
,痛斥六朝宇文泰立于座右,令百官习诵,规定不通计账及六条者,不得为官。后又草成《大浩》
以来的浮华文风,作为范文,西魏作文皆仿其体。晚年,奉命据《周礼》改定官制,未成而卒。
10.空印案
“空印”【答案】空印案是指明太祖惩治地方财政人员持空印账册到户部结算钱谷的重大案件。
指预先盖好官印的空白账册。按照制度,每年各省(布政使司)下至地方府州县均需派遣计吏赴户部,呈报财政收支账目及钱谷等各项数字,户部审覆稍有出入,即驳回令重造账册,计吏为免于往返奔走,即带有空印账册,遇部驳即随时重新填报,此法作为权宜之务,习以为常,但是明太祖得知后勃然大怒,认为官员串通作弊,下令各地方衙门主印长吏及署字签名者一律处死,佐贰官杖百戍边。
11.井田制
【答案】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其实质是一种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出现于商朝,西周时期发展成熟,春秋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牛耕的普及等诸多原因逐渐瓦
,解。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
井田属周王所有,分配给庶民使用,领主不得买卖和转让井田,且要交一定的贡赋。井田制体现了中国夏、商、周三代社会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12.华严宗
【答案】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法界宗、圆明具德宗,是指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创立人是得到武则天大力扶持的法藏,其以崇奉《华严经》而得名,主要是通过论证所谓“尘是心缘,
,以及“法界缘起法”,宣称客观世界是依赖于主观世界而存在心为尘因。因缘和合,幻相方生”
的。华严宗从《华严经》的思想,发展出法界缘起、十玄、四法界、六相圆融的学说,发挥事事无碍的理论。此派从盛唐立宗,至武宗灭佛后,逐渐衰微。
二、简答题
13.简述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
【答案】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1)继续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①推恩令
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诸子在王国范围再行分封为侯国。
②左官律
,规定凡在诸侯王国任官者,地位低于中央任命的官吏,并不得进入中汉武帝推行“左官律”
央任职。
③“附益法”
严禁封国的官吏与诸侯王结党营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