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目录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一) ... 2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二) . 12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三) . 22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四) . 33 2017年郑州大学联合培养单位商丘师范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古代史考研题库(五) . 43
一、名词解释
1. 龙山文化
【答案】龙山文化是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当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因最先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龙山街道办事处(原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而得名。龙山文化遗址距今约五千年左右,遍布于山东、河南、陕西、山西南部及江苏、安徽、辽宁等地区。考古发现主要是磨制石器和黑陶,因此又称为黑陶文化。其制陶技术也有明显进步,器形日见匀称,种类日见增多,并掌握了高温封窑使铁元素充分还原的技术,烧出了灰陶和黑陶,其中龙山蛋壳陶堪称制陶工艺之极品。火候的提高,又为金属冶炼创造了前提,开始是天然铜矿石的冶炼,器物多为红铜; 后有少量铜锡、铜锌合金。铜器数量虽少,却为生产工具的革命性进步奠定了基础。龙山文化时期,人们仍为定居农耕,但畜牧业发展也较快,鸡犬猪羊牛马六畜兴旺。考古发掘证明,龙山文化与夏商文化有明显的继承关系。
2. 六艺
【答案】六艺是指西周学校教育的内容。主要由礼、乐、射、御、书、数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组成。周代很重视贵族子弟的教育,从幼童开始,便学习这些技能。六艺教学也是根据学生
,主要接受基础文化知识年龄的大小和课程深浅循序进行。其中书、数是初级课程,称为“小艺”
教育; 礼、乐、射、御是高级课程,称为“大艺”是为培养统治人才和军事人才的教育目的服务的。
3. 开禧北伐
【答案】开禧北伐是指南宋宁宗朝时韩侘胄主持的北伐金朝的战争。宋宁宗时,韩侘胄掌权,思立功以自固,从嘉泰二年起,解除党禁,收罗知名之士。次年邓友龙使金,闻金受蒙古攻扰,国势已衰,归告侘胄,北伐之议遂起。四年在镇江立韩世忠庙追封岳飞为鄂王,以风厉诸将。开禧元年,宋兵几次进入金境,二年追剥秦桧王爵,以郭倪为山东京东招抚使,赵淳、皇甫斌为京西北路招抚使、副使,分路进兵,将领毕再遇取四州之地,宋廷始下诏攻金,末几吴曦据蜀叛变,淮北方面,田俊迈攻宿州失利被俘,诸军被迫撤退,西路皇甫斌攻唐州亦败。金军渡淮南下,与宋相持。韩侘胄变计求和,因金人要求惩办首谋之臣未果。三年宋平吴曦,局势渐告平稳。金统帅亦散接又病死军中,而宋廷急于议和,史弥远发动政变,杀韩侘胄,双方遂罢兵议和。嘉定元
,宋金嘉定和议成立。 年(1208)
4. 刘智
【答案】刘智,字介廉,号一斋,清上元(南京)人,为清初回族伊斯兰教著名学者著作家,其修身研阅经史百家之籍,览读西洋书百余种,呕心沥血,潜心著书立说达40余年,遂创具中国
特色之伊斯兰教思想体系,学者誉之为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思想集大成者,广大穆斯林尊奉为“先贤”。刘智一生著书数百卷,《天方典礼》被收入乾隆时编纂之《四库全书》。
5. 《授时历》
【答案】《授时历》是指元代王恂、郭守敬、杨恭懿和许衡等人创制的历法。世祖至元十三年(1276年)开始编订,十七年(1280年)冬完成,十八年(1281年)颁行,由郭守敬写成定稿。为创制此历,郭守敬等人制造了天文仪表,进行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和测量,汲取汉以来四十多家历法之长并汇集实测成果,极富创新。《授时历》以365.2425日为一年,和地球绕太阳的公转周期的现代理论值相比只差23秒,同现在世界上所用的公历(格雷高里历)一年周期相同,但比公历早了300年。
6. 平王东迁
【答案】平王东迁是指周平王从镐京迁到洛邑的事件,发生在东周初期。宣王死后,幽王继位,昏庸暴庆,宠爱褒姒,废申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太子,引起朝政混乱,诸侯叛离。因申后是申侯的女儿,申侯联合增与犬戎等部,十公元前771年,发兵进攻宗周,攻占镐京,周幽王点起烽火求援,众诸侯因曾被烽火所戏而不加理会,幽王被杀于骊山之下。诸侯拥立太子宜臼为王,是为周平王。晋文公、郑武公、秦襄公、卫武公等平定关中,因镐京曾发生过地震受损,又接近戎、狄等外患,故护送平王迁都于洛邑,东周开始,史称“平王东迁”。
7. 新石器时代
【答案】新石器时代是指考古学分期中会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时代,在考古学上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传统的观点是将磨制石器、制陶术、农业和畜牧业,作为新石器时代的四个基本要素和新石器时代开端的标志。新石器时代开始于距今1万年左右,结束于距今5000年~4000年。其早期距今约10000年左右~7000年,中期距今为7000年~5000年,晚期距今约5000年~4000年。目前我国发现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遗存主要以裴李岗文化为代表,中期以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为代表,晚期以龙山文化和良诸文化为代表。这个时代在地质年代上己进入全新世,继旧石器时代之后,或经过中石器时代的过渡而发展起来,属于石器时代的后期。
8. 红山文化
【答案】红山文化是距今五六千年间一个在燕山以北、大凌河与辽河上游流域活动的部落集团创造的农业文化。因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红山后遗址而得名,“女神庙”、祭坛、“积石冢”的发现,充分展示了我国北方地区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把中华文明起源史的研究,从四千年前提早到五千年前,把中华古国的研究,从黄河流域扩大到西辽河流域,同时也规定和影响了中华礼制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格局,在中华文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
9. 六条诏书
【答案】六条诏书是指西魏文帝大统七年,宇文泰采纳汉族士人苏绰归纳的六条行政原则。
,要求官吏按照此执行,不能通此六条即“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者,不能任地方官。此举大大强化了各级官僚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
10.租调力役制
【答案】租调力役制是指隋朝的赋税制度,包括租、调、力役三部分,是隋文帝实行“轻摇薄赋”政策。开皇二年规定:“十八岁以上为丁,要负担租调力役; 六十岁为老,免除租调力役。租为田租,户为户调,力役即劳役。一夫一妻为一床,每年交租粟三石; 受桑田者输调绢一匹、绵三两,受麻田者交调布一端、麻三斤; 丁男每年服力役一个月”。开皇三年规定,成丁年龄由十八岁提高到二十一岁,受田年龄仍为十八岁,减轻租调力役。开皇十年又规定,五十岁以上者,可免役输庸,即纳布帛以代替力役。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11.嫡长子继承制
【答案】嫡长子继承制是指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的制度,是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嫡长子是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西周天子的王位由其嫡长子继承,而其他的庶子为别子,被分封到全国各重要的战略要地。由嫡长子继承的王位可以确保周王朝世世代代大宗的地位,庶子对嫡子的大宗来说,是小宗,而在自己的封地内又为大宗,其继承者也必须是嫡长子。西周的嫡长子继承制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12.法相宗
【答案】法相宗是指隋唐时期佛教的重要宗派。广义而言,泛指俱舍宗、唯识宗等以分别判决诸法性相为教义要旨之宗派,然一般多指唯识宗,或以之为唯识宗之代称。由玄奘创立于贞观
,故名“法相宗”年问,其核心思想是“穷究万法之性相”。以其论证“万法唯识”、“心外无法”
,为宗旨,故又称“唯识宗”。它崇奉的主要佛经是《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和《唯识二十论》
主张宇宙万物皆由“识”幻化而成。
二、简答题
13.简述元朝制度建设的特点。
【答案】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特色的朝代,它的制度建设是其统治特点的集中体现。元朝从漠北草原游牧民族脱胎而来,尽管它是一个统治重心在中原的王朝,但在其国家制度的架构中,还保留有明显的草原游牧帝国的特征。
(1)大蒙古国被认为是“分封型家产制国家”。元朝建立后,国家体制基本是按照唐宋以来中原王朝的传统模式建立起来的,宗室外戚各居封地,与国家事务无关,高级官僚基本是由异姓贵族出任,元朝出现许多权臣,很少有皇室贵族干政的现象。
(2)元朝制度建设的最大特点是“蒙汉杂糅”,各种来源不同的制度构成一个混杂的体系而运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