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黑龙江大学058新闻传播实务之当代新闻评论教程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概念题

1. 论据

【答案】论据是指评论文章中使论点得以成立和促其深入的相关材料,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没有论据的论点,论点一经产生,它就必须以一定论据为前提。一篇评论文章要说服人、引导人,特别是把那些不同意见者拉到自己一边,没有充分的事实和理论,也是不能奏效的。

2. 新记《大公报》

【答案】《大公报》是我国近代和现代著名日报,1902年由英敛之创办于天津。新纪《大公报》1926年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弯等以新记公司名义接办。吴鼎昌独自投资并自任社长,胡政之任经理兼副总编辑,张季弯任总编辑兼副经理,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的办报方针,大得当时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欢心。国民党政府建立后,《大公报》在政治上拥护国民党政府,并采取“小骂大帮忙”的宣传手法,既讨好蒋介石,又能迷惑一般读者。

在新闻业务和经营管理力一面,锐意改进,推出不少有益于发展的举措,因而其事业蒸蒸日上,在全国取得越来越大的影响。1936年,该报上海版创刊,将其触角伸入中国新闻事业的中心。

3. 癸丑报灾

【答案】癸丑报灾,是指1913年袁世凯对新闻界的大扫荡。1912年宋教仁被杀后,新闻界的深入报道令当局颇为不满。1913年袁世凯当局对反对派的报刊开始进行清理,北京、广州、武汉、长沙等地的国民党报刊以及反袁报刊被全部查封,对于在上海租界出版的《民力报》等,采取禁止在租界发行的办法,使其被迫停刊。此外报纸报人被警告传讯、打砸搜查、封门停业的事情时有发生,造成大量记者被杀被捕、报业萧条的灾祸。到1913年,全国报纸只剩139家,与1921年初的50多家相比锐减了300多家。时逢农历癸丑年,所以在新闻史上称之为癸丑报灾。

4. 新闻批评

【答案】新闻批评是指通过新闻媒介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批评。新闻批评所监督的内容,其广泛性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它把批评的内容公开诉诸社会公众,这样能够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引起人们的注意,或关心、同情,或愤怒、谴责,因而具有不可阻挡的巨大社会冲击力。新闻批评以事实报道为基本手段,以严密跟踪为操作方式,从而形成这种舆论监督形式在真实性和持续性上的独特优势。新闻批评具有开放的、自由的内容和形式。吸引公众广泛参与社会监督,让参与者自由地、充分地发表意见。新闻批评是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

5. 电视专题评论

【答案】电视专题评论,又称电视评论片,是指报道类纪实型的电视专题片,是电视深度报

道最常用的节目形态。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基本特征是新闻性较强,反映当前重大新闻事件或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有明显纪实风格,不允许外加虚假操作。但同时讲究艺术性。电视新闻专题片与电视新闻一样,强调报道词与画面的有机组合,是“双主体”的并重关系。

6. 文中按语

【答案】文中按语,是指与新闻报道或文章相互配合、相互渗透的一种画龙点睛式的简短的编者评论。它的特点在于直接插入文中,标上括号,附在新闻报道或文章某句话、某段文字的后面,有感即发,有疑即注,有错即批,直截了当,灵活醒目,直接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和态度。

7. 由头

【答案】由头是指挑开话题、引发议论的媒介或孕育论点诱发思维的“引线”。各种不同的评论体裁,在由头运用和由头的构成上有所不同,或者以所依托的新闻报道的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具体的思想矛盾作为由头,或者以直接输入文中的新闻性事实为由头,或者以历史典故、文学形象、谚语格言作为由头,均有其各自的选择,由此显示了各自的特性。

二、简答题

8. 简述新闻述评的发展源流。

【答案】新闻述评的发展源流如下:

(1)早期报刊的“政论时代”

报刊的观点性内容多,事实性内容少,政论性报刊往往以综合栏目的形式,摘录、组织外电、外报新闻以补充事实性信息的缺项。

由“直录公犊,剪抄报章”,到“夹叙夹议,独见匠心”,是当时纪事栏目编辑业务进化的一个标志。这种形式本身,已经有“述评”的特点。

(2)1915年出版的《新青年》

①《新青年》一创刊就推出“国外大事记”和“国内大事记”。

②这是综述型的大事记,选择较精,着力较多,一般都体现出编辑主体的认识和概括,照顾到事件的源流、背景,而不再带有早期期刊记事中那种信息堆积或简单加和的形迹。

③其认识性因素明显加强。

(3)1918年创刊的《每周评论》

①《每周评论》继承了《新青年》的经验,并把“国外大事述评”与“国内大事述评”置于一版首要位置。

②这两个纪事栏目是有系统的纪事,不仅事件选择较精,而且可以看出是写作者把各种相关信息读通、打通后讲述的,其中的“评”,正是这种打通了来讲“事”的一种手段。

③一种在叙事中体现的见识,作为判断而言,它们一般是属于事实判断,但偶尔也进人到价值判断。

(4)1924年由国闻通讯社主办的《国闻周报》创刊

《国闻周报》“1周间国内外大事述评”,己经具有自己独立报道资源,是形式发展得很完备的新闻述评形式。

9. 在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方面,新闻评论有何优势?

【答案】新闻评论是把党的政策交给群众,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的最有效形式。

因为新闻评论在宣传党的现行方针政策时,不是简单地照搬文件,而是密切联系当前形势仟务和工作实际,紧扣干部群众的思想情绪,有的放矢地阐明政策精神,帮助大家解疑释惑,提高认识,了解制定政策的依据,懂得贯彻政策的意义,从而把执行政策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

10.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评论的形式有何创新和发展?

【答案】(1)网络评论的兴起

网络评论以快速反应、鲜明犀利、公开透明、双向互动的主要特色,对传统新闻评论构成了挑战,近两年微博言论的勃兴,尤其是它的迅捷、“草根”、贴近和大众化,更使传统评论面临严峻的考验。

(2)上海主要新闻媒体在保留传统和品牌评论栏「的基础上,在创新评论形式方面迈出可喜的一步。

①《解放日报》积极探索党报评论工作的新格局、新途径。头版新辟的“申言”评论专栏,及时、准确地传播市委主要领导的思想观点与重要讲话精神。

②《新民晚报》在头版开设的“微评”专栏,每篇400字左右,对当天新闻及时评点,针贬时弊,激浊扬清。

③广播新闻中心“市民与社会”每天邀请嘉宾和听众就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通过电话和手机短信、微博展开讨论等。

(3)对各种评论形式的编排,许多新闻媒体不落俗套,敢于创新。

①不少媒体加大评论力度,扩充评论容量,专设评论版,每天固定出一两个甚至更多的版面等。

②有的版面围绕一个热门话题,众说纷纭,各抒己见; 有的将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评论集纳在一起等。

③更多的媒体则在众多版面开设评论专栏,“化整为零,,、“分散出击”,向“版版有评论,版版有声音”的方向努力。

④有的媒体创造性地将评论与有关图表、数据配套推出; 将评论中的重要观点用大号字或黑体字,以示郑重,增强阅读效果。

⑤在广播、电视节目和网络媒体里,新闻评论除常规使用外,还每每以论坛、访谈、对话、专题讨论等形式出现,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受到普遍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