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重申管辖音系学音段理论及其与声调理论的兼容性——以北京话为例

关键词:管辖音系学,ON-模板,声调理论,兼容性

  摘要


  本文将在管辖音系学框架下,以北京话为例重申其子系统音段理论与声调理论之间的兼容性。
  管辖音系学最早由Kaye, Lowenstamn 和Vergnaud提出,是建立在以制约原则和参数基础上的音系学理论。经过30多年的不断改善和发展,管辖音系学已形成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包括音段,声调及音律理论。吴英成先生第一次将这一理论运用于汉语音系分析,并在管辖音系学框架内提出了音段理论;Jonathan Kaye拓宽了这一理论的运用范围,将其用以声调研究,并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声调理论。然而,由于两理论提出的时间不同,即使都在同一理论框架下提出,两者之间也存在若干不相兼容的问题。
  吴英成认为北京话属于模板语言,每个模板都由两对首音-韵核组成,即O1N1O2N2。音节中的滑音([i][u])及韵尾鼻音([n][?])应连接到首音O2位置上。然而,根据Kaye的声调理论,在一个音域内,单个韵核不能载调,两个韵核才能共同许可全声调值。因此,在模板中,滑音及韵尾鼻音应放在韵核N2的位置。音段理论和声调理论之间的不兼容性就在于对滑音尤其是后滑音及韵尾鼻音在模板中所处位置的不同处理方式上。
  本篇论文旨在吴英成,Kaye对北京话音段,声调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申管辖音系学音段理论与声调理论的兼容性,并基于两者的对比分析,进一步修正管辖音系学音段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