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一).... 2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二).... 6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三).. 11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四).. 16

2016年湖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6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考研冲刺班模拟题及答案(五).. 22

一、简答题

1. 简述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

【答案】科学技术的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1)科学技术的发展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2)但科学技术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一种情形是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还有一种情形则与社会制度有关,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并非都能使人们摆脱贫困,并非都能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世界上的霸权卞义者利用现代科技发展武器,入侵他国,造成大量生命财产的损失,就是一个例证。

(3)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间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能源和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全球问题”的出现,深刻地反映了人类与自然的矛盾,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问题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于自然而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它涉及社会制度、社会管理组织以及各种社会认识和实践的复杂问题。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但如果问题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就需要变革这种不合理的社会形式。

2. 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其关键在于,它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它使哲学在对象、内容、作用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成为全新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在哲学研究对象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有本质的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运动的普遍规律”为对象,否定了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它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2)在哲学的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也有本质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科学实践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统一起

来,把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有机地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克服了旧哲学的缺陷,建立起彻底完备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

(3)在哲学的作用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与旧哲学有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强调哲学的实践性,认为哲学不仅在于说明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而以往旧哲学只是解释和说明世界,而不懂得改造客观世界,即实践的作用。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

3. 简述评价历史人物的原则。

【答案】唯物史观主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并不否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唯物史观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前提出发,科学地说明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历史人物是一定历史事件的主要倡导者、组织领导者或思想理论、科学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唯物史观主张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

(1)历史分析方法

要求从特定的历史背景出发,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对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进行具体的、全面的考察。要尊重历史事实,如实反映历史人物与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关系,如实反映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

(2)阶级分析方法

要求把历史人物置于一定的阶级关系中,同他所属的阶级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和评价。在历史上,阶级的局限性决定了它的代表人物的局限性。

(3)评价无产阶级领袖

评价无产阶级领袖人物,同样应该坚持历史分析方法和阶级分析方法。对于无产阶级领袖的功绩和失误,应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来认识,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还必须正确认识领袖与群众、阶级和政党之间的关系。无产阶级领袖在历史上的作用,取决于对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程度以及同人民群众的结合程度。

4. 为什么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原因: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

①这两对矛盾所涉及的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社会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即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观念结构;

②这两对矛盾存在于每个社会形态之中,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③这两对矛盾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

④这两对矛盾是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决定并制约其他社会矛盾的存在和解决;

⑤这两对矛盾运动所体现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之间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形成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两个“一定要适合”的规律。正是这个基本矛盾的运动,决定着社会性质的变化和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前进方向,它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2)这两对基本矛盾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但地位和作用并不相同。

①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更为根本的矛盾,它决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产生和发展;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又受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制约,它的解决有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的解决。

③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以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生产力一式或经济因素起决定作用,但也不能忽视上层建筑即政治和社会意识因素的巨大的能动作用。

二、论述题

5. 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封建社会内部可以产生资本主义的成分或因素,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都具有同样的私有性质,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却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成分,因为这两种生产关系的性质是根本对立的。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答案】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因素正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孕育的。

从现实看,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成长起来的社会主义因素,如合作经济、对经济实行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制度的广泛推行、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三大差别的逐渐消失、征收高额累进税、资本社会化等为这个观点提供了佐证。

承认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的观点,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观点,可以得出一系列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1)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由此就必然得出结论:一个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越高,它内部所孕育和形成的社会主义因素也就越多,它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就越近。因此,应该把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看作是人类历史的进步,看作是为社会卞义社会的实现准备条件,看作是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趋近。

(2)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我们就不应该,特别是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就更不应该对资本主义持完全敌对的态度,就不应该有“恐资症”,就不应该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论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而应该像邓小平说的那样,把“三个有利于”作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

(3)既然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可以自发地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就说明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共存于一个国家之中,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共存于世界范围之中。不仅如此,在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既有对立和斗争,又有相互学习和借鉴。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二战后之所以得到迅速发展,与借鉴了现实社会主义的某些合理因素,恐怕不无关系。而现实社会主义也完全应该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加强各国之间包括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加速本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