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856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并进一步阐述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答案】(1)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①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要做这种检验,就要把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对照,才能判定它是不是真理。

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就是说,人们遵循着一定的认识去实践,就可以引出现实的结果,把主观的东西变为客观的东西。实践的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是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根据,使它成为最公正的审判官,具有最高的权威。在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中,逻辑证明可以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①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确定性即绝对性,是指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唯一性。即离开了实践,再也没有另外的标准。只要我们确认人的认识、思想、理论的真理性在于它们具有不依赖于主体、不带任何主观附加的客观内容,在于它们同认识的客观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实践最终一定能鉴别出认识的真理性。

②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的不确定性即相对性,则是指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的条件性。即任何实践都受到一定具体条件的制约,因而都具有一定的局限。实践对真理的检验不可能一次完成。实践是社会的、历史的实践,总是具体地表现为无数个别的、历史性的实践活动。任何具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真理的检验作用,都会由于历史条件的种种限制而表现出某种相对性、有限性和不确定性的特点。

总之,我们必须把实践对真理的检验,看做是全部人类的实践即无数个别的、历史发展着的、整个社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实践检验和证明真理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

2. 简述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答案】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1)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不断社会化。但是,在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资料和剥削雇佣劳动的生产关系中,社会化的生产力却变成资本的生产力,变成资本高效能地榨取剩余劳动、生产剩余价值、实现价值增殖的能力。

①己经社会化的、由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本应该由劳动者共同所有,却被少数资本

家私人占有;

②已经在社会范围内实行严密分工、协作而社会化了的生产过程,本应由社会按照社会需要进行管理、调节和控制,却分别由各自追求最大限度利润的私人利益的少数资本家进行管理。

③共同劳动生产的社会化产品,本应由劳动者共同占有,用于满足社会需要,却被少数资本家私人占有、私人支配,成为他们的私有财产。这就形成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具休体现。资本主义越发展,科学技术以至社会生产力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不断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就越是成为资本的生产力,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的手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就越是不可避免。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具体表现是:

①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②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与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③阶级表现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3. 简述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

【答案】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商品经济得以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一是社会分工的出现,二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商品经济的一般属性包括:

(1)市场性

市场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之间的经济联系,只能通过把它们的产品拿到市场上去交换才能得到实现; 并且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只有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交换成功,才能取得相应的经济利益。

(2)自发性

自发性是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的相对独立性在市场关系中的必然表现。每个商品生产者或经济单位根据市场需要和各自的利益,自动地独立进行生产和经济活动,从而使商品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变现为一个由内在利益机制推动的自行运行的经济过程。

(3)竞争性

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为获取更大的利益、争取有利的产销条件,必须进行市场竞争。商品及时的确定和实现过程,也就是商品生产者个人或经济单位之间相互竞争的过程。

商品经济的市场性、自发性、竞争性,反映了商品经济运动的方向、运动的内在动力和运动的内在机制,它们共同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

4. 阐述价值规律在市场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消极后果。

【答案】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价值规律是贯穿于整个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它既支配商品生产,又支配商品流通。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

发波动。

(1)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①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不论社会制度如何,为了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个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都应该遵循一定的比例,否则就会造成某些部门发展过快,浪费社会资源,或某些部门发展过慢,不能满足社会生产和消费的需要。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按比例合理分配社会劳动的客观要求,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实现的。

②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那些劳动生产率较高、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从而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生产者,就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在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反之,只能获得较少的收入,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并在竟争中获胜,必然要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生产同种商品的各个生产者,由于生产条件和技术水平不同,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也不一样。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那些生产条件差、技术水平低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同种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多,但还要按照社会价值出卖,所以不仅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社会收入在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2)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自发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主要表现在: ①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因为首先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办法,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的商品生产者,为了保持其在竞争中的优势,往往会限制技术的扩散,严守经营秘密,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技术的推广和生产经营的普遍改善,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一部分具有有利条件的生产者可能积累大量的财富,而一部分处于不利地位的生产者可能亏损甚至破产。

③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5. 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应该怎样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

【答案】(1)正确理解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关系,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一个重要问题。首先,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的前提是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