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885分子生物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操纵子

【答案】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基因中,多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排列在基因组序列中,构成信息区,连同上游启动区和操纵基因区及下游转录终止区一起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

2. 无义突变(nonsensemutation )

【答案】无义突变是指在DNA 序列中任何导致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子转变为终止密码子(UAG 、UGA 、U 从)的突变,它使蛋白质合成提前终止,合成无功能的或无意义的多肽。

3. 锌指结构(zine finger motif)

【答案】锌指结构是指许多转录因子共有的DNA 结合结构域,具有很强的保守性,具有此结构的蛋白借肽链的弯曲使两个Cys 和两个His 与一个锌离子,或四个Cys 与一个锌离子形成形似手指状的三级结构。

4. 移码突变(frameshi Kmutation)

【答案】移码突变是指由于单个碱基或者非三的整倍数的碱基的插入或缺失引起的从突变位点开始整个可读框的改变,从而产生完全不同的一系列氨基酸的突变。

5. 转录单位(transcription unit)

【答案】转录单位是指从转录起始位点到转录终正位点所对应的、作为RNA 聚合酶模板的基因序列范围,可以是单一基因,也可以是多个基因。一个转录单位就是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是一段以一条单链RNA 分子为表达产物的DNA 片段,这是转录单位的重要特征。

6. 基因扩増

【答案】基因扩增是指某些基因的拷贝数专一性大量增加的现象,结果使得细胞在短期内产生大量的基因产物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

7. Non-Watson-Crickbasepairing

【答案】非沃森-克里克式碱基配对。非沃森-克里克式碱基配对是指不完全依照Α-T/U,C-G 配对的一些碱基配对现象,如U-G 配对。

8. YAC

【答案】酵母人工染色体。酵母人工染色体是指一种能够克隆长达400Kb 的DNA 片段的载体,含有酵母细胞中 必需的端粒、着丝点和复制起始序列,可用于基因组大片段库构建。

二、简答题

9. 链霉素为什么能够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答案】链霉素是一种碱性三糖,可以多种方式抑制原核生物核糖体。

(1) 能干扰与核糖体的结合,从而阻止蛋白质合成的正确起始;

(2)也会导致mRNA 的错读。

10.什么是DNA 的T m 值? 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1)DNA 的T m 值即DNA 的解链温度,是指DNA 在加热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值达到最大值的50%的温度,或者说是核酸分子内50%的双螺旋结构被破坏时的温度。

(2)影响Tm 值的因素:

①DNA 的均一性

均质DNA 的熔解过程发生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异质DNA 熔解过程发生在一个较宽的温度范围内,均一性高,则融解过程爆发的温度范围窄;

②DNA 分子中G-C 碱基对的含量

在pH7.0,0.165mo1/L的NaCl 中,DNA 的Tm 值与G-C 含量之间有正比关系,DNA 分子中GC 含量高,则Tm 值大,两者的关系可表示为:Tm=69.3+0.41(%G+C)。测定Tm 值可推算DNA 中碱基的百分组成。

③DNA 溶液的离子强度

一般情况,离子强度较低的介质中,DNA 的解链温度较低,而且解链温度范围较宽。而在高离子强度时,DNA 的Tm 值较高,且解链发生在一个较小的温度范围内。

④DNA 溶液的pH 值

溶液的PH 值在5~9范围内,Tm 值变化不明显,当PH>11或PH<4时,Tm 值变化明显。 ⑤DNA 双链本身的长度

,Tm 值大小还与核酸分子的长度有关。 一定条件下(相对较短的核酸分子)

⑥变性剂

Tm 值变化明显。各种变性剂主要是干扰碱基堆积力和氢键的形成而降低Tm 值。核酸分子越

长,Tm 值越大。

11.转座子与逆转座子转座机制的区别。

【答案】(1)转座子介导的转座是一段DNA 序列从原位上单独复制或断裂下来,环化后插入另一位点,并对其后的基因起调控作用。转座子的转座由转座酶催化; 转座的结果是原位不存在

该转座子,转座不会增加其拷贝数。

(2)逆转座子介导的转座是以RNA 为中介,通过DN Α-RN Α-DNA 的方式进行,将在基因组内存在着通过DNA 转录为RNA 后,再经逆转录成为的cDNA 并插入到基因组的新位点上的因子。逆转座子的增殖以RNA 为中介,通过DN Α-RN Α-DNA 的方式选行,涉及反转录过程逆转座

过程的关键酶是反转录酶和整合酶; 转座的结果是原位点仍保留有转座子,转座会增加其拷贝数。

12.蛋白质实验原理与主要步骤。

【答案】(1)实验原理

利用与GST 融合蛋白质探针蛋白质亲和结合,从可溶性蛋白质库中纯化一个未知蛋白质,再

通过GST 与谷 胱甘肽偶联的琼脂糖球珠的结合收集相互作用蛋白质,从而分离出蛋白质复合物。

(2)主要步骤

① GST 融合蛋白先与下列蛋白溶液之一孵育(a. 单一明确的重组蛋白;b. 细胞裂解蛋白混合

; 液;c. 体外 翻译cDNA 表达得到的未知蛋白)

②混合液与谷胱甘肽琼脂糖球珠在4°C 反应2h ,离心得沉淀;

③沉淀加入2 X蛋白Loading Buffer煮沸,离心,取上清进行SDS-PAGE 电泳;

④考马氏亮兰对SDS-PAGE 胶进行染色,观察特异沉降的蛋白带,接着进行质谱分析确定沉降的蛋白;

⑤电泳后的胶做Western Blot来确定沉降的蛋白中是否有目的蛋白。

13.简述真核生物核基因mRNA 前体的剪接机制。

【答案】GT-AG 内含子的剪接机制:

(1)U1snRNP 识别外显子的5' 末端剪接序列,并与其互补而结合。U2辅助因子(U2AF )随后结合在分支点下游嘧啶区。某些剪接和调节因子将U1 snRNP 和U2AF 连在一起,组成E 复合物。

(2)U2snRNA 含有与分支点互补的序列,在其辅助因子帮助下结合其上,E 复合物转变为A 复合物。

(3)U4与U6和U5 snRNP 三聚体进入A 复合物后形成B1复合物,组成剪接体。

(4)U1 snRNP随即被释放,腾出空间,使U5 snRNP得以从外显子转到内含子,U6结合到5' 剪接点上,构成B2复合物。

(5)ATP 水解供给能量,U4与U6解离,U4 snRNP释放,U6随即与U2碱基配对,并自身折回形成发夹结构的C1复合物,U6/U2催化内含子序列中分支部位中腺苷酸残基(A )的2'-OH 攻击内含子5' 末端与外显子1连接的磷酸二酯键,剪下了外显子1,而腺苷酸原来己有以3' ,5'-磷酸二酯键相连的两个相邻的核苷酸残基,加上此2' ,5'-磷酸二酯键的连接后,形成了“套索”中间产物。

(6)U5 snRNP 与3' 剪接点结合,在U6/U2的催化下,已被剪切下的外显子1的3' 末端-OH 攻击内含子3,末端与外显子2之间的3' ,5'-磷酸二酯键,链断裂,内含子以套索形式被剪切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