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二级结构工程师专业知识题库>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题库

问题:

[单选,案例分析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第8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gk最接近于()kN。

A . A.3065
B . 3303
C . 3751
D . 3985

一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种荷载(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脚A处产生三个柱脚弯矩标准值,MAgk=50kN·m、MAqk=30kN·m、MAck=60kN·m(见下图),MAg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q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活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ck是柱中部吊车梁上A5级软钩吊车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标准值MAwk=65kN.m(见下图)。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计算在四种荷载下柱脚A处的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kN·m。 A.255.3。 239.2。 228。 210.3。 一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种荷载(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脚A处产生三个柱脚弯矩标准值,MAgk=50kN·m、MAqk=30kN·m、MAck=60kN·m(见下图),MAg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q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活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ck是柱中部吊车梁上A5级软钩吊车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标准值MAwk=65kN.m(见下图)。还需考虑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由桁架上永久荷载和三种可变荷载确定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 A.215.4。 228。 230。 239.2。 一钢筋混凝土排架,由于三种荷载(不包括柱自重)使排架柱柱脚A处产生三个柱脚弯矩标准值,MAgk=50kN·m、MAqk=30kN·m、MAck=60kN·m(见下图),MAg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永久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qk是柱顶处屋面桁架上活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MAck是柱中部吊车梁上A5级软钩吊车荷载的偏心反力产生的。风荷载作用下产生的柱脚弯矩标准值MAwk=65kN.m(见下图)。由桁架上永久荷载、活荷载和吊车荷载产生的柱脚最大弯矩设计值MA应为()kN·m。计算时对效应的组合不采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第3.2.4条的简化规则。 A.160.8。 166。 173.4。 180。 一单层平面框架(见下图),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

现尚需计及如下图所示由风荷载产生的D点弯矩标准值MDgk=25kN·m,由此算得D点组合后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kN·m。(不采用简化规则)。 一单层平面框架(见下图),由屋顶永久荷载标准值产生的D点柱顶弯矩标准值MDgk=50kN·m。由屋顶均布活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标准值MDgk30kN·m,则D点的弯矩设计值MD最接近于()kN·m。 A.130。 102。 96.9。 95。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面以上有10层,总高40m,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如下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办公楼的平面与剖面

第8层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Fvgk最接近于()kN。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1.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查表5.1.4-1可知,9度,多遇地震时,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α=0.32;则根据第5.3.1条,9度抗震设计时,竖向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0.65α,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0.75G,则结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αG=0.65α×0.75G=0.65×0.75×0.32×[9×(12500+0.5×2100)+(13050+0.5×2100)]=21224kN。2.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式(5.3.1-2),结构质点i的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则第八层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为:3.底层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为:;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3.1条,构件竖向地震作用效应按各构件承受的重力荷载代表值分配,并乘以增大系数1.5。底层中柱A的竖向地震作用产生的轴向力标准值N可按柱A分担的面积比例分配,则:N=[(5×7)/(50×21)]×21224×1.5=1061kN。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