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学导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人本主义心理学

【答案】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因此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它的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罗洛·梅和布根塔尔等人。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并为实现这些欲望而挣扎的野兽。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人本主义还相信,人都是单独存在的。心理学家应该对人进行单个的测量,而不要把他们合并在不同的范畴之内。人本主义心理学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人。人本主义心理学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批判。但是,由于他们错误地理解了人的本质,把人看成人性的人,而不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他们对人的内心世界的某些描述,常常是从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出发的。此外,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许多主张还带有纲领的性质,他们对自己所使用的名词缺乏明确的定义,也没有具体说明他们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因而使他们的理论难以得到检验。

2. 突触

【答案】突触指在神经元结构中,一个神经元和另外一个神经元之间接触的部位。突触包括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和突触后成分。神经递质在中间释放和传递。这种结构保证了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兀传递到相邻的另一个神经元。突触分兴奋性突触和抑制性突触。前者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兴奋作用的神经递质; 后者是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时,突触小泡释放出具有抑制的神经递质。

3. 基本情绪

【答案】基本情绪(basicemotion )或初级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并且具有特定的生理模式和相应的表情。在任何地方,悲伤都与丧失的知觉相关,恐惧都与受到惊吓和身体受到伤害的知觉相关,生气都与侮辱或不公平的知觉相关。与基本情绪相对的是复合情绪或次级情绪,它包括情绪的各种变化及混合情绪,随着个体认知的成熟而逐渐发展,并随着文化的不同而变化。克雷奇把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作四种基本情绪; 谢弗等学者认为情绪有六种基本类别,它们分别是爱、喜悦、惊奇、愤怒、悲伤和恐惧。孟昭兰认为人类婴儿有六种基本情绪:快乐、兴趣、厌恶、恐惧、痛苦(悲伤)和愤怒。

4. 心境

【答案】心境(mood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具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一般的情绪反应持续时间短则几秒钟,长则几小时,但一种心境可以持续多个小时,甚至很多天。在这段时间里,这种愉快、喜悦的心情仍影响着人的各方面的行为。在他看来,仿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染上了快乐的色彩。相反,心境忧伤的人,在这段时间里所看到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心境不同于其他情绪状态的显著特点是:它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事物。它是一种带渲染性的情绪状态。人的心境跟生物节律有着密切关系,心境还表现出周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5. 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答案】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是卡特尔提出的智力的一种分类。他认为,一般智力或g 因素可以进一步分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流体智力指一般的学习和行为能力,由速度、能量、快速适应新环境的测验度量,如逻辑推理测验、记忆广度测验、解决抽象问题和信息加工速度测验等。晶体智力指己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由词汇、社会推理以及问题解决等测验度量。卡特尔认为,流体智力的主要作用是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异问题,它主要受人的生物学因素影响; 晶体智力测量的是知识经验,是人们学会的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处理熟悉的、已加工过的问题。晶体智力一部分是山教育和经验决定的,一部分是早期流体智力发展的结果。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经历不同的发展历程。和其他生物学方面的能力一样,流体智力随生理成长曲线的变化而变化,在20岁左右达到项峰,在成年期保持一段时间以后,开始逐渐下降; 而晶体智力的发展在成年期不仅不下降,反而在以后的过程中还会有所增长。

6. 具体运算阶段

【答案】具体运算阶段指皮亚杰心理认知发展理论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儿童已经具有了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儿童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克服了思维的自我中心性,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活动仍局限于具体的事物及日常经验,缺乏抽象性。儿童在该阶段里,智力发展上最大的收获是达到了思维上的守恒性。皮亚杰设计了不同的守恒任务,如数量守恒、液体守恒、体积守恒和物质守恒等,每一种守恒任务都包含着同样的三个步骤,以数量守恒为例来看这三个步骤:①给儿童呈现两排数量一样多的扣子,它们的排列方式也完全一样; ②改变第二排扣子的排列方式,使其中每个扣子间的空间距离变大,但所含的扣子数量未变; ③问儿童,现在这两排扣子是否具有相同的数量? 这个阶段的儿童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

7. 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答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指不对咨询者的行为做任何评价,但要真诚投入感情与其交流,给予来访者以积极的关注,使其能自由发掘他的全部概念和经验,从而形成一致的自我概念。

罗杰斯在他的自我理论中提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他认为在个体发展过程中,每个人都有对爱,尊重,同情和关怀这一类情感的需要,称为积极关注的需要。但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往往只有在个体做出社会赞许行为时,人们才会关注他,其关注需要才能得到满足。这种关注被称为

有条件积极关注。罗杰斯认为这种有条件关注使人们被迫否定自己对经验的体验而迎合他人的标准,造成自我和经验间的分歧,最终可能导致顺应不良。所以在他的心理治疗中,主张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8. 归因

【答案】归因是指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归因理论有三个维度:①内外因维度:内因指存在于个体内部的原因,如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人特征。外因是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景、机遇、他人影响、工作任务难度; ②稳定性维度:在行为的内因与外因中均有稳定性和易变性因素。如人的情绪、努力程度、态度及心境易变,而人格特点、能力、品质则会在长时间保持稳定; 在外部条件中,工作性质与任务难度相对稳定,像气候条件、人事关系则易于变化; ③可控性维度:个体能否控制其行为的动因。如果是可控的,表明个体可通过主观努力改变行为及其结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可作出不同预测。如果行为动因是不可控的,如智力因素、工作难度等,那么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其对未来行为的预测相对准确。

9. 静息电位

【答案】静息电位是指当细胞不活动时,细胞膜处在极化状态,如以膜外电压为0,则膜内电压为约-50到-70mV 时的电位。这时细胞膜外呈正电性,而膜内呈负电性,且用微电极可测出细胞内外有-70mV 的电位差。不同细胞静息电位不同。

10.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答案】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的区别在于:

(1)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对后学习的材料的识记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在对无意义材料的识记中,前摄抑制是造成遗忘的重要原因之一。至于对有意义的材料的识记,由于联系较多,较易分化,受前摄抑制的影响可能较少。

(2)倒摄抑制指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保持和回忆起干扰作用。倒摄抑制受前后两种学习材料的类似程度、难度、时间的安排以及识记的巩固程度等种种条件的制约。研究表明:在先后学习的材料完全相同时,后来的学习即是复习,不会产生倒摄抑制。在学习材料由完全相同向完全不同逐步变化时,倒摄抑制的作用也随之逐渐变化。在学习两种不同材料时,如果后来学习的材料在难度上不同,倒摄抑制的作用也就不同。

二、简答题

11.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有哪些?

【答案】冯特是德国心理学家,是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现代心理学的著名创始人之一。他的主要贡献是1879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使心理学转变成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独立学科。冯特一生在心理学方面的历史功绩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