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4行政管理学之行政学导论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协调职能
【答案】协调活动是行政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行政管理归根到底就是设计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环境,使人们能在组织内协调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完成行政日标。每项行政管理职能的开展,都要更好地促进协调,实现“1+1>2"的协同效应效果。具体表现为:协调行政组织之间、组织与个人之间、人员之间的关系:协调各项行政管理间的关系:协调行政组织与其他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 行政复议
【答案】行政复议是指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主体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而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查该具体行政行为的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定程序对被申请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适当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国家十分重视行政复议,专门制定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工作,是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是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内容,是促进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手段。
3. 预算编制、预算审批
【答案】预算编制是预算过程的第一步,是指各部门在财政部门的指导下进行收入和支出测算,编制本部门预算,再由财政部门汇总编制政府预算草案的过程。预算审批是指同级人大审查批准政府预算,赋予其合法性的过程。我国预算编制审批必须遵循“两上两下”的程序和合法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稳妥性原则、重点性原则、透明性原则、绩效性原则等基本原则。
目前我国的预算支出分为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和项目支出,每部分支出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采用定额管理; 项目支出是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部门为完成特定的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在基本支出预算之外的用于年度支出的计划。
4. 行政立法体制
【答案】行政立法体制是指国家行政立法的体制及其立法权限的划分。它是整个国家立法体制的一部分。一个国家的立法体制,通常是由该国的宪法及有关组织法规定的。因此,行政立法必须严格在各自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充分注意权限合法和程序符合规定,以维护法制的统一性。我国的行政立法体制是一个多层次的、分等有序的、严密统一的系统。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有关规定,我国依法确认的行政立法系统包括:国务院立法(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委立法和地
方行政机关立法(制定地方行政规章)。
二、简答题
5. 办公室管理科学化上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现代行政因其自身性质与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实现科学化的办公室管理。主要包括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1)规范化
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就是要求办公室工作必须按确定的原则、标准和流程进行。目前,办公室管理的规范化首先要做好下面几项工作:
①公文撰写规范化。草拟公文,从公文种类、格式到审稿、核稿、签发,要严格遵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以提高公文质量。
②公文处理规范化。必须制定公文处理的规范,公文的签收、登记、拟批、阅批、催办、督办到立卷、归档、销毁,都要严格按规定办理。
③会议安排规范化。会议安排的规范化是对会议时间、议题、出席者及审批手续作出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
④接待工作规范化。各级办公室现在的接待任务越来越繁重,应根据接待对象的级别、来访日的,确定接待规格。如由哪一级领导或部门出面接待,标准如何,都应明确规定,按章接待。
⑤办事程序规范化。办公室管理的程序化,就是将常规工作按事情进行的先后次序划分成递进步骤,并按规定的步骤办理。制定工作程序目的在于把各种规章制度具体化、步骤化。制定工作程序时不仅要注意工作的先后顺序,而且要把每一个步骤的做法、要求都要规定得清清楚楚。同时,还要注意前后步骤的衔接。
(2)制度化
制度化旨在使办公室工作有章可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从而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有关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规章制度有:
①岗位责任制
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每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和任务都必须作出明确而具体的规定,每项工作都要有具体的日标、要求,有时间性的要规定完成的时限,切忌笼统。要尽可能地定出量化目标和要求,以便考核。同时,要制定奖惩办法,依在岗情况,及时给子适当奖罚。是办公室内部明确职责、分工,进行目标管理和考核的一项重要制度。
②公文处理办法
公文种类繁多,运转环节复杂,有些重要公文,须经数位领导审批,多个部门联合办理,如无一定章法,差错难以避免。因此,办公室要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适合本单位的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种类、写作格式、呈报、审批手续、编号等有明确规定。使办公文有章可循,公文运转快速而不出差错。
③会议制度
会议是领导者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进行民主决策的重要形式,是领导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但如没有一定的会议制度,无论大小事情都由领导开会研究,会议将泛滥成灾。要精简会议,提高会议质量和效率,就必须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会议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严格控制会议数量和规格:严格会议审批制度; 大力精简会议文件、简报; 革除繁文褥节,讲求实效,端正会风; 严格财务制度,节约会议经费。
④接待制度
接待工作涉及接待规格、费用开支、食宿交通安排,若无一定的标准,不仅使接待人员无所适从,也会违反有关政策和纪律。因此,须建立接待工作制度,对接待礼仪、规格、费用标准等作出明文规定,并严格执行。
6.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政府预算的编制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现阶段,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立完善公共则政体制的要求,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主要有:
(1)合法性原则
政府预算资金从哪里筹集,筹集多少,分配到哪里去,每一项预算收支的安排,都要有其法律依据和政策制定依据。
(2)真实性原则
部门预算收支的预测必须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计划和履行部门职能的需要为依据,对每一收支项目的数字指标都应认真测算,力求各项收支数据真实准确。
(3)完整性原则
部门预算编制要体现综合预算的思想。各种预算外资金要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应将所有收入和支出全部纳入部门预算。改变预算内外资金“两张皮”的状况,取消收支挂钩挂钩的预算核定办法,对单位的预算内、外各项财政资金和其他收入,统一管理,统筹安排,统一编制综合财政预算。
(4)科学性原则
①预算收入的预测和安排预算支出的方向要科学,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要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②预算编制的程序设置要科学,合理安排预算编制每个阶段的时间,既要有充裕的时间保证预算编制的质量,又要注重提高预算编制的效率。
③预算编制的方法要科学,测算的过程要有理有据。
④预算的核定要科学,基本支出预算定额要依照科学的方法制定,项目支出预算编制中要对项目进行遴选,按轻重缓急排序,科学合理地选择项目。
(5)稳妥性原则
①部门预算的编制要做到稳妥可靠,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不得编制赤字预算。
②收入预算要留有余地,没有把握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要列入预算;
③预算要先保证基本工资、离退体费和日常办公经费等基本支出,以免预算执行过程中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