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大学F10学前教育专业基础复试之学前教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社区文化

【答案】社区文化是学校文化之一,是社区内物质、制度及心理文化的统称。其范围甚广,从最小的邻里到大城市都可包括在内。社区环境影响学生,因而影响学校文化; 影响学校教育设施,因而影响学生的成就与行为; 学生长期在社区中生活,将受社区影响所形成的价值观及行为带入学校,影响学校文化的性质。学校是社区机构,教育方针、内容、措施及方法等,都受社区文化环境的影响,为社区培养人才,对社区文化产生良好影响。

2. 儿童的发展

【答案】儿童的发展是指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方面有规律地进行的量变与质变的过程。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也是相互作用的。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心理发展对儿童身体的发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具体来说,生理的发展是指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 心理发展是指儿童的认知、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儿童发展是其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不断相互作用、相互支持、相互影响从而达到某种状态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过程。儿童年龄愈小,身体发展和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也就愈大。

二、简答题

3. 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1)非义务性: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2)基础性、启蒙性:学前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奠基,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教育链条的起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以启蒙为衡量标准。

(3)保教结合: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幼儿保教内容一般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言的。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内容中仍占有相当多的分量。

(4)活动(游戏)性: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幼教法中强调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明确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游戏及幼儿的其他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之一。这样,幼儿既有游戏体验,又有学习收获。游戏中的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活动犹如游戏般快乐。

(5)多元文化性:文化的多元性己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也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丰富性,培养民族文化尊严。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幼儿园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

(6)全纳式教育:全纳式教育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每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它着眼于人的长处,即扬长避短。认为每个人都是可学习的,而每个人在学习上都需帮助。能够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保证每一个幼儿的教育公平。

4. 为什么说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答案】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因在于:

(1)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活动,它具有自主性、趣味性、虚构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等特点。

(2)游戏有利于儿童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3)游戏有利于儿童智能的发展。

(4)游戏有利于儿童探索行为的发展

(5)游戏有利于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6)游戏有利于儿童社会性的发展。

(7)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游戏是幼儿普遍喜爱的活动,也是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形式及幼儿教育中采用最广泛而又最重要的教育方式,它不仅接近幼儿生活,带给幼儿快乐,而且还能使其人格得到应有的尊重,使其各种心理需要得到体验,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5.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

【答案】幼儿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

(1)爱心。教师热爱和关心儿童的程度对儿童的发展影响极大。爱心是教育幼儿的前提。爱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使幼儿感受到幼儿园像家庭一样温暖,从而愉快地参加活动和接受教育。

(2)观察力。每位教师都要将自己的眼睛训练得如同鹰眼般的敏锐,能观察到幼儿最细微的动作,能探知到幼儿最殷切的需要。一个不会观察的教师绝对是不称职的。由于幼儿语言能力较弱,教师可以通过每天实实在在的与幼儿接触,仔细地观察、记录,获得第一手的宝贵资料,为教育提供基础。

(3)沟通能力。教师与幼儿的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中,教师是一个主动者,在这个主动的交往过程中,需要良好的沟通能力。沟通是需要技巧的,教师首先应该认识到孩子虽然小,但并非什么也不懂,是一张白纸,因而有必要与孩子沟通。与孩子良好的沟通不仅有助于了解孩子,融洽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而且也能使孩子了解幼儿教师。

(4)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提高素质,培养各种兴趣等。因此,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具体说来,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包括制定教育计划和设计教育活动的能力、组织和管理的能力以及指导与评价的能力。

(5)科研能力。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热潮的掀起,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己经不仅仅限于带好班,

上好课,而是向着全面素质的提高而扩展。在这一形势下,幼儿教师需要积极开展科研活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课题,开展科研并以科研促教学。

(6)写作能力。幼儿教师的文字工作包括教养日记、工作汇报和论文写作等。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多积累材料、多练笔,也是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

(7)自学能力。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中,终生学习成为适应这个社会的重要信条。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

(8)意外事故的急救和处理能力。由于幼儿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育尚未成熟的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外的事件。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卫生常识和急救能力,以便更好地担负起幼儿教师的重任。

三、论述题

6. 论述幼儿教育中,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相互关系。

【答案】体、智、德、美四育具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不能相互取代。并且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各育的相互关系体现在以下方面:

(1)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各自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独特的作用。

①体育是为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技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②智育旨在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际的基本能力; 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③德育是培养儿童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④美育则是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儿童体、智、德、美四育又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统一体。

①体育对德、智、美几方面发展起着物质保证的作用。

②知识和智力为进行德育、体育、美育提供了认识基础。

③德育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体育、智育任务的实现。

④美育又是德育和智育的催化剂。

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

7. 教师如何与幼儿沟通?

【答案】教师与幼儿主要的沟通方式有非言语的和言语的两种,具体如下:

(1)非言语的沟通

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一沟通方式之所以重要。主要原因一是对幼儿来说,动作比语言容易理解。教师的微笑、点头、抚摸、搂抱、蹲下与幼儿交流、看着幼儿的眼睛倾听他们说话的态度等等. 远比言语更容易表达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关心、爱护、肯定; 二是幼儿需要教师的身体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