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曲阜师范大学政治学原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司法权

【答案】司法权主要是指审判权和法律解释权。在资产阶级国家机关的分权体系中,一般都规定了司法权属于法院,但多采用狭义的司法权概念,主要指审判权和法律解释权,而将检察机关归属政府领导,总检察长通常为内阁成员,充当政府的法律顾问,并代表政府出庭参加诉讼。检察官受总检察长领导,但在对案件进行调查时享有独立性和保障。因此,司法机关的职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①审理各种诉讼案件,包括刑事案件、民事案件、行政案件、选举案件等。在各种司法诉讼中,司法机关的职能就是适用法律,即按法律规定的程序通过审理认定案件的事实,并依据法律作出裁决。这种审判权是司法机关所独有的,其他仟何国家机关都不得侵犯。

②处理某些非诉讼性的事务。这主要是指某些民事法律关系要由法院执行、保证、监督和公证,如登记财产、公证结婚、检验遗嘱、处理遗产、公布失踪和死亡、指定监护人和保护人等。

③违宪审查。所谓违宪审查,即由司法机关审查国家机关的行为是否违反宪法,审查的具体对象包括立法机关所制定的法律、法令以及政府根据法律所颁布的行政法规、发布的行政命令以及所采取的一切行政措施等。违宪审查制度起源于美国,在美国的联邦宪法中并没有直接规定最高法院拥有这一权力,但在1803年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中,美国最高法院裁决国会制定的1789年司法条例中的一个条款违反宪法,从而形成了法院行使违宪审查权的制度。后来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仿效美国建立了违宪审查制度。

2. 国家历史类型

【答案】国家的历史类型是指按国家本质对国家进行的历史分类,是对各式各样国家的具体形态的共性进行的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在社会经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阶级用以实现和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的工具,按照国家的本质划分国家的历史类型,实质上是对建立在同一类型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的、具有共同阶级本质的一切国家的共性的概括。国家的历史类型包括:①奴隶制国家; ②封建制国家; ③资本主义国家; ④社会主义国家。

3. 政治动机

【答案】政治动机是政治心理的若干构成要素之一。它是指激励并维持政治主体的政治活动以达到特定的政治目的的内在动力,它隐藏在人们的政治行为背后,是政治行为的内驱力。

政治动机作为一个心理过程,是由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和政治目标两个方面有机构成。政治动机是构成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直接原因,是在政治认知和政治情感的基础上形成的。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法理上来说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和地方分别设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政治制度的重要支撑,负担着传递和回应人民利益诉求的功能,与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区域自治制度等共同支撑我国的政治生活。人民代表大会政体的特点包括: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接受人民监督;

③国家的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5. 一国两制

【答案】一国两制是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体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十亿人口的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所谓“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所谓“两种制度”即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照顾台湾、香港、澳门等地的现实情况和当地人民的愿望和利益,允许那里保持原有的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原有的社会制度长期不变。实行一国两制,设立特别行政区,是在国家结构问题上的重大创造。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央政府,国家只有一个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一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个中央人民政府一一国务院。特别行政区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是一个地方行政区域,特区政府是一级地方政府。特别行政区所享有的高度自治权又是真实的。特别行政区实行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 特别行政区的立法、行政、司法制度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中央政府的法律、法规除体现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和不属于特区高度自治权范围的以外,其他均不在特别行政区实施。

6. 政治结社

【答案】政治结社是指具有共同利益的公民结成持久性的集团组织的政治行为。这种组织可能专门致力于特殊的利益,也可能致力于社会公共利益,但其基本目标是影响政府决策。公民加入该组织以后,不管他是否参加了该组织影响政府的活动,参加这种组织的事实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政治参与方式。由于政治集团组织包括政党与政治社团两大类,因此,政治结社相应地包括组织或者参加政党活动和参加社团活动。

二、简答题

7.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是执政党、政府和民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有组织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政治团体,它们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之外的利益群体,从法律形式上说,它们是群众团体,从其地位、作用看,它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质。在

一定意义上,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规定的。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只要是工人阶级的成员,无论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可以加入该组织,实际上,大部分职工都是会员。

②有比较统一、规范的组织结构形式。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团体一般部没有同行的竞争者,没有左右翼的工会之分,也没有保守与激进的妇女组织之别。成员的广泛、组织规模的庞大及其社会主义性质,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冶团体基本上都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依行政区划,随生产和工作单位而组成。一般都具有比较严密的组织体系。

③不同政治团体之间存在着利益差别和不一致,但这种差别和不一致是建立在它们的整体利益一致的基础上的。作为政治上的最高领导力量的执政党一一共产党是广大劳动者的根本的、长远的利益的代表,它集中统一了全体劳动者的根本意志和利益,社会上各种各样的利益在这里得到了整合。因而,在现实中即使还存在着社会群体的利益的差异和矛盾也是一种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差异和矛盾。

8.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统治理论是什么?

【答案】(1)政治统治的本质

①国家既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大规模社会分工的出现。分工使专门掌握管理公职的特殊阶级出现:同时,专门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机构也出现了。这两方面的专门化,使得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化; 当社会因分工发展而分裂为不可调和的各个阶级,其中经济上处于优势地位的阶级独自全面掌握社会职能时,社会职能也就上升为对社会的统治。在原始社会,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风俗与习惯; 而当社会职能变成对社会的统治时,实现社会职能靠的是公共权威,即国家权力。

②国家是在社会职能对社会逐渐独立并上升为社会统治的过程中形成的。其社会职能是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处理公共事务。若社会职能得不到充分履行,国家的稳定与安全就没有保障,因此,社会职能是政治统治的基础。

③国家产生的前提与目的,决定了国家的政治统治实质上就是阶级统治行为,但不是统治阶级的一般行为,而是维护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的最高行为。统治行为的内容集中表现在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统治秩序是存在十阶级对抗社会中处于主事地位的政治关系和经济关系的总和,它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

(2)统治秩序的确立

统治秩序是社会各阶级经过特殊斗争和较量之后形成的,是取得胜利的阶级强加于整个社会的统治行为。因此,从根本上说,统治行为是准暴力行为,以暴力为后盾,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出现。在政治统治过程中,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交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