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811经济学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GDP 折算指数? 什么是消费者物价指数? 这一者有何差别?

【答案】(1)GDP 折算指数是名义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名义GDP 是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产出。实际GDP 是选取某一年的价格为基年价格,按照基年价格计算的产出。

(2)消费者物价指数即CPI ,它测量的是典型城市家庭的生活成本。在某个基期选择一篮子城市家庭主要消费的物品和劳务,调整这一篮子产品的数量使其按基期的价格计算,其价值刚好为100。之后按各年不同的产品价格计算这同一篮子产品的成本,即可得到各年的CPI 。

(3)GDP 折算指数与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通货膨胀率的常用指标,但实际上两者在计算的幅度上有很大的差异。其原因在于两者所选择的作为计算基础的一篮子商品的种类各不相同。GDP 统计中并不包含进口产品,因而,GDP 折算指数也就没有计算进口商品的价格。相反,CPI 中却包含进口商品的价格。这样,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时,以GDP 折算指数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就会低于以CPI 衡量的通货膨胀率。另外,GDP 统计所有当年生产的商品,是“普查”,而CPI 只计算固定一篮子商品,是“抽查”,统计基数不同,结果也会略有差异。

2. 在经济处于均衡水平时,改变政府购买G 、政府转移支付TR 和税率t ,最终会导致政府预算盈余如何变化? 变化为多少?

【答案】政府预算盈余为BS=TA-G-TR=T0+tY-G-TR(TA 代表总税收)。当我们改变政府购买G 、政府转移支付TR 和税率t 时,都会导致国民收入Y 的变化,也会导致预算盈余的变化。

(1)当政府购买变化△G 时,假设其他两个政策变量即TA 和TR 不变,由于乘数作用,收入变化,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BS 为:

即,可见,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购买变化是反方向的(政府

) 购买增加,预算盈余减少),且变化的数重小于△G (因为

(2)当政府转移支付变化△TR 时,其他两个政策变量不变,由于乘数作用,

收入变化

,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BS 为:

时,且变化的数量小于△TR 。 ,可见,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化是反方向

(3)当税率t 变为t' 时,其他政策变量不变,税率变化前后的政府预算盈余分别用下列方程表示:

BS=T0+tY-G-TR

BS'=T0+t'·Y'-G-TR

则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BS 为:

将税率变化时国民收入变化量的公式

可见,政府预算盈余的变化与税率的变化是同方向的(因为

3. 作图说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过程并解释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答案】总需求曲线反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处于均衡时价格水平和产出水平的关系。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 模型推导出来,推导过程如图所示。

)。 代入△BS 式,可得:

图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如图所示,当价格P 的数值为P 1时,此时的LM 曲线LM (P 1)与IS 曲线相交于E 1,将P 1和对应的国民收入y 1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1。假设P 由P 1下降到P 2。由于P 的下降LM 曲线移动到LM (P 2)的位置,它与IS 曲线的交点为E 2。将P 2和对应的国民收入

Y 2标在图下图中便得到总需求曲线上的一点D 2。 按照这样的方法,从而可以得出总需求曲线AD 。

从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中可以看到,总需求曲线表示社会的需求总量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反方向的关系,即总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总需求曲线表示,价格水平越高,需求总量越小; 价格水平越低,需求总量越大。

4. 简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

【答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假设条件主要有: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

(1)个体利益最大化。新古典经济学认为,宏观经济现象是个体经济行为的后果,宏观经济理论必须具有微观理论的基础。而微观经济学认为,理解个体行为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假设个体追求其利益最大化。所以,要使宏观经济学具有坚实的微观经济基础,应将个体利益最大化作为基本假设。

(2)理性预期。理性预期是指经济当事人在有效地利用一切信息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作出在长期中平均来说最为准确的,而又与所使用的经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预期。用通俗的话说,理性预期假设的意思是:在长期中,人们会准确地或趋向于预期到经济变量所应有的数值。

(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指每一个市场都处于或趋向于供求相等的一般均衡状态。也就是说,无论劳动市场上的下资还是产品市场上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以根据供求情况迅速进行调整,使相应的市场供给和需求相等或趋于相等。

(4)自然率假说。按照自然率假说,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着一个自然失业率,其大小取决于该社会的技术水平、资源数量和文化传统等。在短期中,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能暂时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失业率; 而在长期中,该社会的经济总是趋向于自然失业率。这就是说,人为的经济政策的作用可以暂时或在短期中使实际的失业率大于或小于自然率,但是在长期中,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5. 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什么样不同的影响?

【答案】政府发行的公债卖给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或其他私人机构对货币供给量变动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分析如下:

(1)如果由居民户与厂商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他们的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人总需求的作用。对挤出效应的发生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是:则政支出扩张引起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抑制民间支出,特别是抑制民间投资。另一种解释是:政府向公众借款引起政府和民间部门在借贷资金需求上的竞争,减少了对民间部门的资金供应。

(2)如果由商业银行直接购买公债,则会减少商业银行的放款,同样间接产生挤出效应,不能起到应有的扩大总需求的作用。

(3)只有把公债卖给中央银行,才能起到扩大总需求的作用。具体的作法是:政府(由财政部代表)把公债券作为存款交给中央银行,中央银行给政府以支票簿,政府就可以把支票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