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841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壤酸度
【答案】
土壤的酸度是指土壤中
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
和的浓度,可以分为活性酸度和潜性酸度两大类。土壤的活表示。土壤潜性酸度的来源是性酸度又称有效酸度,是土壤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
通常用
2. 气温垂直递减率【答案】气温垂直递减率是指随高度升高气温的降低率。一般来说,气体在加热或降温的过程中,如果其高度变化,那么气压也会变化,气压的变化会导致气体膨胀或者收缩,膨胀可以使温度降低,收缩可以使温度升高。由于气象条件的不同,气温垂直递减率可大于零,等于零或小于零。
3. 土壤胶体的双电层
【答案】土壤胶体的双电层是指土壤胶体微粒内部的微粒核带负电荷,形成一个负离子层,其外部由于电性吸引,形成一个正离子层,这两层的合称。任何两个不同的物相接触都会在两相间产生电势,这是因电荷分离引起的。两相各有过剩的电荷,电量相等,正负号相反,相与吸引,形成双电层。
4. 环境污染
【答案】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上述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二、简答题
5. 大气中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自由基的主要来源如下:
的重要来源,具体反应式如下:【答案】大气中(1)对于清洁大气的光解是大气中
(2)对于污染大气如有和存在,它们的光解也可以产生
具体反应式如下:
其中,的光解是大气中的重要来源。
6.
为什么排放到大气中的
【答案】排放到大气中的
因为可催化能破坏臭氧层,
写出有关化学反应式并举例说明。破坏臭氧层的原理以及有关反应式如下:转变成如和它们在波长为分解,使
紫外光照射下会产生
光解产生的可破坏其机理为
总反应
7. 以铅为例分析重金属在水环境中迀移转化途径。
【答案】铅在水环境中迁移转化途径如下:
(1)含铅的稀释、扩散;
(2)水体中胶体物质对重金属的吸附作用,主要包括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3)氧化一还原转化;
(4)溶解和沉淀反应;
(5)配合反应,包括无机配体和有机配体;
(6)生物甲基化作用;
(7)生物富集作用。
三、论述题
8. 推导米氏方程式,并解释米氏方程中Km 、Monod
方程中
的意义。
【答案】(1)米氏方程的推导和Langmuir 吸附等温线中A
酶促反应机理,一般认为是底物(S )与酶(E )形成复合物(ES ),再分离出产物(P ),
即如下式所示:
式中
,
令
次为率微分方程依
为相应单元反应速率常数。
为酶的总浓度;[E]为底物浓度;[ES]为底物一酶复合物浓度。则ES 形成与分解的速
假定酶促反应体系处于动态平衡,
则
令
将上式整理成
产物P 的生成速率,即酶促反应的速率(v
)为
将上式联立得
当底物浓度很高时所有的酶转变成ES 复合物,就是说,
在
率
故:时酶促反应达到最大速
(2
)各参数的意义
为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反应速率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为最大比生长速率一半时的基质浓度。
A
表示吸附量达到时溶液的平衡浓度。
9. 试比较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
【答案】土壤阳、阴离子交换吸附的主要作用原理与特点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