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920环境学导论(单考)之环境化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三致效应
【答案】三致效应是指环境污染往往具有使人或哺乳动物致畸、致突变和致癌的三种作用的统称。致突变作用是指生物细胞内DNA 改变,引起的遗传特性突变的作用。致癌是体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能在动物和人体中引起致癌的作用。致畸作用是指人或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所形成的形态结构异常。
2. 标化分配系数【答案】
标化分配系数是指以有机碳为基础表示的分配系数,计算公式为为沉积物中有式中,为分配系数,即有机毒物在沉积物(或土壤)与水之间的分配;
机碳的质量分数。
3. 阈剂量(浓度)
【答案】阈剂量(浓度)是指在长期暴露毒物下,会引起机体受损害的最低剂量(浓度)。阈剂量(浓度)越小,受试物质的慢性毒性越高. 反之,慢性毒性越小。阈剂量(浓度)由慢性毒性试验来确定,或由亚急性毒性试验做出初步估计。
4. 生物放大
【答案】生物放大是指同一食物链上的高营养级生物,通过吞噬低营养级生物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的浓度随营养级数提高而增大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生物放大的结果,可使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体内这种元素或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
二、简答题
5. 臭氧层枯竭的原因是什么?【答案】臭氧层枯竭的原因有:(1)平流层中
平流层中
a.
。
形成的氧化是对流层大气中含量最高的含氮化合物,主要来自于土壤中硝酸盐的脱氮和铵盐的硝化在对流层中比较稳定
,
可通过扩散作用进入平流层。进入平流层的有会通过光解
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的来源有会氧化形成在平流层的氧化是平流层中和的主要天然来源。因此,b. 超音速和亚音速飞机的排放
c.
宇宙射线的分解
清除的催化循环反应该反应主要发生在平流层的中上部。较低平流层的
,然后与作用,
进一步形成浓度低,形成的更容易发生光解
因此,在平流层底部NO 并不会促使的消除
a. 和减少。都易溶于水,当它们被下沉的气流带到对流层时,可以随着对流层的降水被消
在平流层大气中的主要消除方式;除,该过程是
b. 在平流层层顶紫外线的作用下,NO 可以发生光答:
光解产生的可以进一步与发生反应:
这种消除方式所起的作用较小。
(2)平流层中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
清除的催化循环反应
的浓度相对较大,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被消除:在较高的平流层
,
在较低的平流层
,
的浓度较小,
可通过如下反应被消除:
无论哪种途径
,与氧原子的反应是决定整个消除速率的步骤。
M平流层中的消除
消除的一个重要途径:a. 自由基复合反应自由基之间的复合反应是b. 与与的反应的反应也是消除的一个途径:
形成的硝酸会有部分进入对流层然后随降水而被清除。
(3)平流层中
清除对臭氧层破坏的影响破坏层的过程可通过如下循环反应进行:的催化循环反应,
与氧原子的反应是决定整个消除速率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