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哈尔滨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909生物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de novo pyridine nucleotide synthesis)。
【答案】
嘧啶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是以谷氨酰胺、天冬氨酸、
成嘧啶核苷酸,是嘧啶核苷酸合成的主要方式。
2. 亲和层析。
【答案】亲和层析是指利用蛋白质分子对其配体分子特有的识别和结合能力建立起来的分离纯化技术。把待纯化蛋白质的特异配体共价连接到载体上,将此载体装入层析柱,对蛋白质混合物进行柱层析时,待纯化的蛋白质与 配体特异结合,吸附在层析柱上,而其他的蛋白质不能被吸附,通过洗脱可以除去,最后用含游离配体的溶液或 用改变了 pH 或离子强度的溶液将与配体结合的蛋白质洗脱下来
3. 苹果酸穿梭系统。
【答案】苹果酸穿梭系统需要两种谷-草转氨酶、两种苹果酸脱氢酶和一系列专一的透性酶共同作用。首先,NADH 在胞液苹果酸脱氢酶的催化下将草酰乙酸还原成苹果酸,然后穿过内膜,经基质苹果酸脱氢酶氧化,生成草酰乙酸和NADH , 后者进入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草酰乙酸则在基质谷-草转氨酶催化下形成天冬氨酸,
同时将谷氨酸变为
二酸生成的谷氨酸又返回基质。
4. 流体镶嵌模型。
【答案】流动镶嵌模型是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都可以进行侧向扩散。
5. 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答案】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 (双向电泳)是指唯一能同时分辨上千个蛋白质点的技术。其原理是根据 蛋白质的两个一级属性,即等电点和相对分子质量的特异性,将蛋白质混合物在电荷(等电聚焦,IEF )和相对分子质量(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两个水平上进行分离。
小分子为原料,从头合酮戊二酸,天冬氨酸和酮戊二酮戊酸透过内膜进入胞液,再由胞液谷-草转氨酶催化变成草酰乙酸参与下一轮穿梭运输,同时
6. 辅酶和辅基。
【答案】辅酶是指与蛋白结合比较松弛的小分子有机物质,用透析的方法很容易将辅酶与酶蛋白分开。辅基是指以共价键与酶蛋白相结合的辅助因子,用透析法不能去除。
7. 生物固氮。
【答案】生物固氮是指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酶复合物把分子氮变成氨的过程。
8. 三羧酸循环。
【答案】三羧酸循环又称柠檬酸循环、Krebs 循环(Krebs cycle),是指在有氧条件下,在线粒体中,用于乙酰CoA
中的乙酰基氧化生成反应是由乙酰
9. R 酶。
10.
【答案】和草酰乙酸缩合形成柠檬酸。 和的酶促反应的循环系统,该循环的第一步
【答案】R 酶作用于α-及β-淀粉酶作用后剩下的极限糊精,分解α(1→6)糖苷键的酶。 (可立氏循环)。 (可立氏循环)是指激烈运动时,
肌肉中葡萄糖分解产生的丙酮酸利用
(音译为可立氏循环),又称乳酸还原成乳酸,乳酸转运到肝脏重新形成丙酮酸,丙酮酸经过肝细胞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最终
以血糖形式运回肌肉的循环方式。这一循环代谢称为
肌肉中的积累,补充了葡萄糖,
同时再生了
循环。其生理意义在于保障肌肉氧供应不充分状态下糖酵解的持续进行,因为该循环消除乳酸在这些都是有利于糖酵解的因素。
二、问答题
11.什么是生物膜?研宄生物膜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生物膜是细胞质膜和细胞内膜系统的总称,生物膜是由极性脂和蛋白质组成的超分子复合物,厚约6〜10nm ,是构成细胞结构最基本的组分之一。
(2)真核细胞除了有把原生质与环境隔开的质膜外,还拥有复杂的细胞内膜系统,如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膜、质体膜等。这些膜系统不仅是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高度选择性的半透性屏障,而且直接参与物质转运、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识别等重要的生命活动。细胞的形态发生、分化、生长、分裂以及细胞免疫、代谢调节、神经传导、药物和毒物的作用、生物体对环境的反应等,都与生物膜有密切的关系。因此,生物膜已经成为当前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中最活跃的高科技研宄领域之一。
12.从一种植物叶中得到了粗细胞提取液,每毫升含蛋白质32mg ,在提取条件下
,
的催化反应速率为,将饱和度取50ml 提取液,用硫酸铵盐析分析
测定其反应速度为再溶于10ml 水中,此溶液的蛋白质浓度为50mg/ml, 从中取出
计算:
(1)提取过程中,酶的回收百分率;
(2)酶的提纯倍数。 . 提取液
的沉淀物,
【答案】酶的提纯常包括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把酶制剂从很大体积缩到较小体积;二是把制剂中大量的杂质蛋白和其他大分子分离出去。本题采用的是盐析法。为了判断分离提纯的优劣,一般用两个指标来衡量:一是总活力的回收,二是比活力提高的倍数。
粗提取液:蛋白质浓度=32mg/ml,50ml 提取液含总蛋白质=50X32=1600mg。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
=,现取
_
则所含蛋白质
则比活力:二活力单位数/
蛋白质14/32U/mg
总活力
提纯液:蛋白质浓度=50mg/ml, 10ml 提纯液内含总蛋白质=50X10=500mg。蛋白质的活力单位数=0.65pmol/min, 现取10叫,则所含蛋
白质则比活力2=活力单位数/蛋
白质=65/50U/mg
所以酶的回收百分率=总活力2/总活力产[(65/50)×500]/[(14/32)×1600]=93%。酶的 提纯倍数=比活力2/比活力产(65/50)/(14/32)=3(倍)。
13.什么是生物膜的相变温度,其温度高低与幅度取决于哪些因素?
【答案】生物膜的相变温度是指生物膜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时的温度。相变温度本身取决于膜脂的组成,组成膜脂的酯酰链越短或者是不饱和程度高,其相变温度越低。此外,头部基团的极性对膜的相变温度也能产生明显的影响,例如:ethanolamine 头部基团比choline 头部基团具有更高的相变温度。
膜脂的基本组份是磷脂,因此,在一定的温度下,膜质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磷脂。只由一层磷脂组成的双层分子显示急剧地、特有地从液晶态转变为似晶态的凝胶状态地相变。凝胶态的磷脂膜较液晶态的厚,因为在低温下,磷脂分子的碳水化合物“尾巴”会变硬。这种凝胶态的膜流动性很小,仅有较少侧向扩散。相变温度决定于磷脂头部基团的性质和脂酰链的长度以及不饱和程度,链越短,不饱和程度越高,相变温度越低。各种膜脂由于组份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相变温度。
另外,胆固醇含量、鞘磷脂的含量等影响膜的流动性的因素对膜的相变温度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4.甘蔗等热带、亚热带植物通常进行循环,固定的效率比植物高得多,为什么? 【答案】
子
与植物叶片中几乎没有叶肉细胞,只有鞘细胞,
鞘细胞中进行的抑制,可以发生光呼吸,因此固定
的效率较低。循环,每固定1分
植物叶片中既有需要消耗3分子A TP
。但是亲和力低,
受循环的限速酶是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一合氧酶,该酶
循环,鞘细胞中进行循环,一方面叶肉细胞使鞘细叶肉细胞,也有鞘细胞,
叶肉细胞中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