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天津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3公共政策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人

【答案】经济人又称“经济人假设”、“理性经济人”、“实利人”或“唯利人”,最早由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经济人来源于经济学中对人性的假定,即假设人的行为动机根源于经济诱因,人都要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就是为了取得经济报酬。为此,需要用金钱与权力、组织机构的操纵和控制,使员工服从与为此效力。这常用作经济学和某些心理学分析的基本假设。

2. 假设

【答案】假设是指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情况下通常无法解释,根据研究者的目的,事先虚拟出一个适用于问题的环境,然后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这个环境中,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以及会产生什么后果。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的具体对象做出有效理论解释; 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正或推翻原理论,发展新理论。研究中的假设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3. 需求显示过程

【答案】需求显示过程是准确显示投票者偏好的一种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对个人征收某种税收的方法来促使个人真实显示他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从而确定给投票者带来好处最多的方案。这一方案的实施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需求显示过程的最大优点是鼓励投票者真实表达自己的偏好,从而避免人为增加决策成本,提高决策效率。

4.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80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力一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作为一种公共政策的研究途径,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者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由这一假定出发,公共选择理论得出了一系列关于公共政策及其过程的理论解释。根据这种途径,投票者更像是一个消费者; 压力团体可以看作政治消费者协会或有时作为合作者; 政党变成企业家——他们提出竟争的一揽子服务和税收的交换选票; 政治宣传等于商业广告; 政府机构就是公共公司一一它们依靠动员和获得充分的政治支持以掩盖成本。

二、简答题

5. 如何对备选方案做初步的筛选?

【答案】尽管在分析的这一步应力求减少备选方案的数量,但这应通过初步的分析评估,而不是依靠分析者的个人偏好或武断的判决来减少; 同时这种限制或减少必须保持一定的灵活性或弹性,必须为后来分析的循环往复留有余地。

方案的初步筛选不是进行全面认真的分析评价,但仍然需要快速运用某些分析方法,例如:

(1)经验分析。总结以往政策方案执行的经验教训,特别注意与目前方案有关的政策的效果,以此判定已取得的某些方案是否可以保留。

(2)比较分析。对各方案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政治的可行性作大致的比较,舍弃明显不可行的一些方案。

(3)抽象分析。抽取方案中的某些关键因素以及对它们之间的联系作粗略的分析,以初步判断方案的优劣,并加以取舍。

方案的初步筛选所考虑的因素包括成本、收益、实施条件、方案的敏感性等。为此,方案的实际筛选也可以说是对成本、收益、条件、敏感性进行粗略、快速的分析或估计。

6. 简述政策分析的小同理论和多样化的方法论。

【答案】(1)公共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的理论可以由政策分析过程中涉及的基本理论问题来加以概括,这些基本问题涉及相关概念、知识获得、原因和规范四个方面。相应地,政策分析有如下四种基本理论类型,即概念理论、认知理论、因果理论和规范理沦。

①概念理论

在概念理论中,涉及的一个关键问题与如何界定政策分析或公共政策评估相关。主要因素是处理一系列所要取得的社会目标,为取得这些目标的备选政策方案以及为了选择或解释最好政策,结合、配置或预见性的决策规则,有关目标和政策之间的关系。

②认知理论

认知理论又称知识获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政策分析或政策评估从权威、统计观察分析、演绎推理和敏感性分析等方面获得目标政策和各种关系。一个要获得好政策建议的好系统必须能够处理认识过程中的各种障碍,这些障碍主要包括五方面:

a. 有关多元目标的多个方面,这是一个“苹果和橘子”的问题;

b. 多元错失的信息;

c. 过多的、不能确定每一个效果的多元备选方案;

d. 多元的和可能冲突着的限制或约束;

e. 不管所有这些多元性,对推导和表述结论中的简单性的需要。这五个方面构成决策中的五个方法论问题。

③因果理论

因果理论主要关注为什么一些政策建议被采纳,而另一些政策建议不被采纳。有的答案与下列因素有关:较少的反对与较多支持的结合,交给了合适的决策者,转向预定的目标方向和取得好

的效果。因果理论也关注为什么一些被采纳的政策取得成功,而另一些却遭受失败。相关因素包括原初目标的高低,提供什么样的诱因来保证服从,在遇到问题之前,是如何规划和执行分析的。

④规范理论

规范理论部分地关心某些政策分析的职业化伦理学问题,也关注澄清全社会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有: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这是英国功利主义者边沁、密尔和美国实用主义者詹姆斯、戴维等人的观点),社会底层的教养(罗尔斯的观点),做事情要使每个人过得更好或至少不能更糟(帕累托的观点)以及展开公共政策的其他新的全社会价值观。

(2)奈格尔和米尔斯在《政策科学的职业化发展》一书中概括出政策分析的五种主要方法论,即数学最优化、计量经济学方法、准实验方法、行为过程方法和多兀标准决策方法。

①数学最优化

数学最优化以运筹学、管理科学和决策科学为基础。数学优化基本的常用形式有:报偿矩阵; 决策树; 最优化水平曲线; 微分曲线和函数曲线。

明显缺点:试图通过形成单一的目标函数来消除多元日标; 它徒劳无功地寻求错失的信息或做出错误的假定; 通过古典的微积分优化的规则来进行分配; 对于冲突着的约束无能为力; 倾向于强调方程和非方程,难以处理和解释几何形式。

②计量经济学方法

计量经济学方法以经济学和统计学为基础,它强调统计回归分析,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言。一般包括如下几步:列出案例或案例类型; 列出试探性标准:根据预言标准列出每个案例的分数; 累加出每个案例的总分数; 将这些案例的一系列总分数与过去的案例或案例类型的实际的或假定的结果联系起来; 进行敏感性分析。

统计回归分析缺乏:简争性; 预测的准确性; 在试图描述经验时的有效性; 预言多重关系时的相关性; 在表述未权重的总的关系时的完全性; 对小抽样的可应用性; 在允许人们改变预测权重方面的灵活性; 处理大量记录时的方便性。

③准实验方法

准实验方法强调努力安排事前试验和事后试验,控制团体和非随机的、准实验的团体。公共政策分析中的一种常见的因果关系是相互因果关系,即公共政策影响社会指标,而社会指标可能更会影响公共政策的采纳。准实验方法的本质是对那些采纳一项公共政策的地方与那此小采纳这项政策的地方加以比较,但它与在真实的实验中不同,政策的采纳并不是随机的。

④行为过程方法

行为过程方法以政治科学为基础,深入政治科学中行为和过程方向的中心,这种方向可以与立法的、新闻的、历史的和哲学的方向相比较。这种方法强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的过程。

公共政策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考虑政策被采纳的政治过程和政策执行的管理过程。因此,行为过程分析使政策分析对于政治可行性和管理可行性具有敏感性,因而它是有价值的。但是,最好的政策并不仅仅是政治和管理上可行的东西,它还必须具备其他的条件,如技术上的可行性。

⑤多元标准决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