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一) ... 2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二) . 13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三) . 24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四) . 33 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22公共管理综合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五) . 43

一、名词解释

1. 洛仑兹曲线

【答案】洛伦兹曲线由统计学家M.O. 洛伦兹提出,是指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洛伦兹曲线是用一个正方-形图来表示的,其中横轴表示全国家庭或个人依所得由低到高分成几个等级的累积分数; 纵轴表示所得分配累积百分数。通过洛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它作为一个总结收入和财富分配信息的便利的图形方法而得到广泛应用。

2. 政策系统

【答案】政策系统是指由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从系统发生论的途径看,政策系统是政策科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共政策运行的载体,是研究政策过程的前提或出发点。其中,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参与政策过程的个人或组织,包括立法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政党、利益集团、公民个人以及社会媒体等; 政策客体是政策的作用对象,包括社会问题和目标团体; 政策环境则包括社会经济状况、制度条件、政治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影响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3.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4.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

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5. 公共政策学

【答案】公共政策学是指一个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公共政策学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它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政策系统、决策体制及政策过程,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政策思维,政策价值观,未来研究,政策战略(元政策研究),政策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的论证与评估,从大政方针到各层次、各部门的具体政策研究等。

6. 政策监控

【答案】政策监控是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是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控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控可以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和事后监控三种。

二、简答题

7. 简析政策终结的障碍。

【答案】政策终结并不是像人们所想像的那样是自然而然的结束过程,而是一种需要采取行动的过程。由于政策终结涉及一系列的人员、机构和制度等复杂因素,因此,政策终结碰到许多困难或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相关者的心理抵触。

①政策受益者。政策受益者不愿意既得利益受到损失;

②政策制定者。政策制定者不愿意承认他们制定的政策不再有存在的必要,更不愿意承认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③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者不愿意看到政策的被终止。

这三类人的心态,往往成为政策终结的首要障碍。这种心理障碍的存在,又使人们在解释政策失败时,常常倾向于从环境因素中去寻找原因,而不愿检讨政策本身的失误。

(2)现存机构的持续性。政策执行机构和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一样,都具有寻求生存和自我扩张的本性,哪怕它已经无事可做,没有再存在的必要,情况也是如此。这就给政策终结带来很大的困难。机构的持续性表现在以下三个力一面;

①机构的惯性。机构的惯性使政策执行一旦开始就很难停止。如果要想修改其方向或让其停下来,必须从外部施加很大的力量才能做到。这是因为机构所固有的惯性,使它本能地反对任何

变化的要求。

②机构的生命力。机构如同人一样,生存的能力很强。当政策终结危及到组织机构的生存时,它会千方百计地减轻所面临的压力,或改变策略,或调整结构,想方设法地延续政策终结的进程,给政策的及时终结带来消极影响。

③机构的动态适应性。在评估者眼中,机构是相对静态的。但是,机构本身却有一种动态的适应性,可以随着环境和需要的变化而产生变动,甚至能针对政策终结的各种措施来调整自己的方向,使终结计划夭折或破产。

(3)行政机关的联盟。

执行某项政策而获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往往会在政策面临终结时结成联盟,共同反对政策终结。他们一方面会要求其内部成员齐心协力共同抵制终结; 另一方面则互相团结、拉拢和接近政府内外有影响的人士抵制终结。这种执行政策既得利益的行政机关一旦它们结成一个共同体,就能有效地威胁政策终结行为,使政策终结无法进行。这是因为行政机关比其他任何社会组织更有便利的条件进行政治活动,它们可以利用自身有利的地位影响公共政策。

(4)利益集团的阻碍。

由于公共政策大多涉及利益与价值的分配,因而各利益集团必然千方百计地努力影响公共政策。当政策终结迫在眉睫时,反对政策终结的利益集团为维护既得利益,必然会采取各种合法或非法的途径如游说或行贿等,以阻止政策终结。

(5)法律程序上的复杂性。

任何政策的确定和组织机构的建立,都是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进行的,同样,政策的终止和组织机构的撤销,也必须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政策制定要通过法定程序,政策终结也要通过法定程序。程序上的复杂性往往影响政策终结的及时进行。

(6)社会舆论的压力。

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所形成的社会公共舆论,不能不对政策终结产生影响。在当代随着新闻传播技术的日新月异,公共舆论借助于新闻传播媒介可以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和每一个角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的社会冲击力。如果某一项需要终结的公共政策受到舆论的广泛支持,无疑会受到极强的R}力。

(7)高昂的成本。政策终结高昂的成本也是影响政策终结实施的一个关键因素。政策终结的成本有两种:

①终结行为本身要付出的成本。有时,在短期内终结一项政策的花费要比继续这项政策的花费要多。

②现有政策的沉淀成本。沉淀成本是指投入决策、某个计划或某个项日的时间、资金或其他资源的无法弥补的花费。政策决策者面对投入的沉淀成本,往往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而政策投入的成本越高,终结者下决心终结的难度就越大。此外,终结有风险,对终结一项政策后的结果不确定。事实上,政策终结后采取的新政策并不能保证一定带来更好的结果。这也使终结者难以下政策终结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