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中国新闻事业史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4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时务体

【答案】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这种新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2. 《劳动者》

【答案】《劳动者》是中国第一批工人报刊之一,由广东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3日创办,1921年1月2日停刊,共出8期。它向工人宣传只有组织起来,推翻现存制度,实现社会主义,才能得到解放。它以《劳动歌》为题最早译载了《国际歌》歌词。由于无政府主义者对刊物编辑的影响,该刊存在无政府主义和工团主义倾向。

3. 《六合丛谈》

【答案】((六合从谈》是上海第一家中文报刊,月刊。英国伦敦传教士亚历山大·伟列亚力1857年创刊于上海,不同于此前的其他刊物,本刊物并非纯粹性宣传基督教义的宗教性刊物,而是综合性期刊。在内容上,《六合从谈》刊有宗教、科学、文学、新闻等,是一份综合性的新闻性期刊。亚历山大本意是想将其办成新闻性刊物,但是又想使所有的人都成为自己刊物的读者,遂将宗教宣传、自然科学、商业行情、中外新闻融于一起,办成一个大杂烩。发行区域大,但是实际发行量很小,一年后停刊。

4. 国闻通讯社

【答案】国闻通讯社,1919年创办于上海,由胡政之参与筹办并担任主编。起初受孙中山和浙江军阀卢永祥等的资助,实为反对直系军阀的联合势力的宣传机构。该社主要以邮寄的方式向各地报社发稿,后陆续在北京、汉口、天津等地设立分社,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民营通讯社。国闻通讯社所发的消息,以详确报道事实为主,不加议论。国外消息和各国报纸上的重要消息,则随时译述,供报界采用。1924年8月胡政之创办《国闻周刊》作为通讯社的附属刊物,记载每周国内外大事,并加以评论,执笔者有胡政之、张季莺等。1925年聘日本东京通讯员,增加电报传送新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