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华侨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884国际关系综合之国际关系史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戴高乐主义
【答案】戴高乐主义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法国总统戴高乐制定的法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基本构想和指导原则。戴高乐主义就其本质而言可称为法兰西民族主义,它包括三方面思想:民族主义思想、集权主义思想和独立自主思想。戴高乐主义以谋求法国在国际政治中的独立自主和世界大国地位为政治目标。具体实施有:①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改变法国在联盟中对美国的从属地位,维护民族独立; ②建立法国独立的核威摄力量,打破美国的核垄断; ③同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缓和、谅解、合作”的关系,在东西方关系中发挥作用; ④积极推动中法建交; ⑤建立一个摆脱美苏控制,以法国为中心的,法德联合为支柱的,由欧洲主权国家联合起来的“大欧洲联合”; ⑥实行非殖民化,在第三世界推行“积极存在”的政策,以求保持和增进法国在第三世界的利益和影响。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对于维护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法国国际地位,推动欧洲联合和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戴高乐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至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初期这段时间里逐步演变形成的,这既是法兰西民族在战败之后民族复兴呼声的体现,也是法国在处理战后国际关系问题时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原则。
2. “软权力”
【答案】软权力是相对于以经济和军事实力为主要内容的“硬权力”而言,是指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同化力与规制力。它最早由约瑟夫·奈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变化中的美国力量的本质》一书中提出,他认为软权力则是通过精神和道德诉求,影响、诱惑和说服别人相信和同意某些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制度安排。“软权力”是目前大国竞争的新领域,其中以美国最为典型。美国在当今世界上不仅拥有经济和军事等“硬权力”优势,而且还有文化、价值观和国民凝聚力等“软权力”优势。美国“软权力”的表现形式往往是温和的、无形的,甚至是粗鄙的、低俗的,但其内容却比“硬权力”更为丰富和复杂,其影响力也比“硬权力”丰厚、久远。美国“软权力”的三种表现形式是:其基本形式是生活和娱乐中“无微不至”的美国影响; 中级形态是学习和工作中无所不在的美国方式; 以及在标准与规则中无所不至的美国权力。“软权力”使传统意义上“霸权”的内涵与外延同时扩大化和复杂化了。“硬权力”可以看成是“软权力”的基础,但只是其基础的一部分; 而“软权力”的膨胀却扩张了“硬权力”的威力,并给美国霸权披上了情与理的外衣。
3. 东亚金融危机
【答案】东亚金融危机是指1997年夏从泰国开始,随后波及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尼等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也受到一定影响,到年底,己殃及到东北亚的韩国和日本的金融风暴。这场东亚金融危机波及范围广,给东亚地区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在此期间,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的货币相继贬值,亚洲国家乃至世界的汇市、股市大幅滑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有关国家提供了财政援助,但未能阻止货币狂泻的势头。在金融危机的打击下,许多银行、金融机构关闭,大批企业、公司倒闭,失业人口剧增。1998年初金融危机重心回到东南亚,主要是印尼,并扩展为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全面危机。印尼国内物价暴涨,并直接引发了大规模骚乱,造成的破坏和损失难以估计,骚乱期间还发生了针对华人、华侨的暴力事件,苏哈托也被迫下台。东亚金融危机也不同程度地激发了泰国、马来西亚、韩国等一些国家的政治矛盾,一些领导人纷纷下台。
4. 斯特莱沙会议
【答案】斯特莱沙会议是指1935年4月11日,法国总理弗兰亭、英国首相麦克唐纳、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以及3国的外长或其他官员,为讨论维护凡尔赛体系,保障欧洲和平问题,在意大利北部的斯特莱沙城举行的会议。3天后,会议发表联合公报,一致对德国的违约行为表示遗憾,并声明要采取联合行动,反对“危及欧洲和平的单方面违反和约的行为”。这样,3国结成了抗衡德国的“斯特莱沙阵线”。但是,英意两国都表示不考虑实施制裁,这就使所谓的“共同的路线”只能局限于日头或纸面上的抗议,因而大大缩小了阵线的威慑力。因此,斯特莱沙会议不但默许德国的毁约活动,而且特别声明只反对危害“欧洲”的行动,是一次被深深打上绥靖烙印的不成功的和平努力。斯特莱沙会议后,英国继续在海军军备问题上同德国妥协,使英法之间的恶感进一步加深,使德意坚定不移地走上侵略之路。
5. 《再保险条约》
【答案】《再保险条约》是指1887年6月18日,德俄签订的条约。俾斯麦在对待俄国问题上,一方面拉拢俄国,防止法俄接近,另一方面则促使英、奥、意合作对付俄国。1887年三皇同盟条约期满,德国为博取沙皇好感,提议用德俄双边协定或条约代替三皇同盟条约。德俄条约是德国以牺牲别人利益来迎合俄国,换取俄国在德法冲突中保持中立。如果俄国真要占领黑海海峡或君士坦丁堡,必将遭到英、奥两国反对,因而该条约有德国开给俄国空头支票之嫌。由于1879年德奥同盟保证了奥匈在德法战争中保持中立,而该条约又保证了俄国的中立,德国获取了双保险,所以,这个条约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再保险条约》。
6.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全称是《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是指美、英、法、德、意、比、波、捷、日等15国于1928年8月27日在巴黎举行公约的签字仪式上签订的公约。道威斯计划和洛迦诺会议后,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大大削弱,在
英法德三角关系中,法国处于劣势。所以它试图借助美国的力量抗衡英德,并解决对美国的债务问题。于是美国建议应由多国缔结多边条约,以树立自己“爱好和平”的形象,用公约取代国联,提高自己的国际地位。该公约包括序言和三项条款。
《非战公约》于1929年7月25日生效,截至1933年,加入该公约的国家已有63个。公约签订后,在国际上引起一片和平喧嚣,实际上却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并不能有效地遏制战争。该公约是法美两国从各自利益出发、基于争夺世界霸权的动机而倡导建立的,各国又作了种种保留,根本不能起维护世界和平、制裁侵略的作用; 真正意义上的裁军根本无从谈起; 欧美各大国各自为政,国际社会处于无序的危机状态。《非战公约》虽然存在以上种种缺陷,但它第一次以国际条约的形式奠定了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仍不失为一个重要的国际文件。二战后,对德日两国主要战犯的审判就是根据该公约的有关条款的。
7. U-2飞机事件
【答案】U-2飞机事件是指1960年5月1日,一架美国U-2高空侦察机深入苏联领空后被苏军击落,飞行员被活捉,并供认了搜集情报的使命。这一事件打乱了四国政府首脑会议即将于1960年5月在巴黎举行的整个计划,使正在宣传“戴维营精神”的赫鲁晓夫左右为难。U-2,机事件发生后,苏联国内要求对美采取强硬政策的呼声高涨。5月16日,赫鲁晓夫宣布收回对艾森豪威尔的访苏邀请,并要求美国政府向苏联道歉,否则苏联将不参加预定于5月份召开的四国首脑会议。由于艾森豪威尔政府拒绝道歉,四国首脑会议流产。
8. 东盟+3机制(中国与“10+3”)
【答案】东盟+3机制是指东盟10国和中日韩3国合作机制的简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东盟国家逐步认识到启动新的合作层次、构筑全方位合作关系的重要性,并决定开展“外向型”经济合作。在这种形势下,“10+3”合作机制应运而生。近年来,“10+3”已发展成为东亚合作的主要渠道,“10+3”合作机制以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渐向政治、安全、文化等领域拓展,己经形成了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的良好局面。“10+3”在18个领域建立了约50个不同层次的对话机制,其中包括外交、经济、财政、农林、劳动、旅游、环境、文化、打击跨国犯罪、卫生、能源、信息通信、社会福利与发展、创新政府管理等14个部长会议机制。"10+3”合作机制被认为是亚洲地区的发展方向和振兴的重要标志。在“10+3”合作机制下,每年均召开首脑会议、部长会议、高官会议和工作层会议。中国为“10+3”和“10+1”合作机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9. NMD 和TMD
【答案】NMD 和TMD 二者是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两个主要组成部分。NMD 是指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功能是拦截袭击美国本土的洲际导弹。TMD 是指地区导弹防御系统,主要功能是保卫驻海外美军及盟国免受导弹袭击。冷战后美国的导弹防御战略的转变过程基本是从重视TMD ,到TMD 、NMD 并重,再到重视NMD 。冷战结束后,建立在核恐怖基础上的两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