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724专业理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吴道子

【答案】吴道子,唐朝著名画家。早年孤贫喜欢作画,未及弱冠,便能“穷丹青之妙”。他是中国山水画的祖师,被后人尊称为“画圣”,素有“吴带当风”的美誉,他的人物绘画更是“冠绝于世”。擅画佛道人物,远师南朝梁张僧繇,近学张孝师,笔迹磊落,势状雄峻,生动而有立体感。曾在长安、洛阳等地寺观作佛道宗教壁画三百徐间,情状各不相同。落笔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均能不失尺度; 写佛像圆光、屋宇柱梁,或弯弓挺刃,不用圆规矩尺,一笔挥就。所绘人物,善用状如兰叶或尊菜条之线条表现衣褶,使有飘举之势,人称“吴带当风,”又喜以焦墨勾线,略加淡彩设色,又称“吴装。”

2. 《历代帝王图》

【答案】《历代帝王图》又称《古帝王图》,中国唐代画家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画中刻画了历史上西汉至隋朝有不同作为的13位帝王的形象。从画像来看,虽仍有程式化的倾向,但在人物个,性刻画上表现出很大的进步,不落俗套,而显得个性分明; 画中按等级森严的封建伦理观念,处理人物的大小。用重色设色和晕染衣纹的方法,有佛教艺术的影响。色彩效果凝重,人物造型准确,用笔舒展,用线多为粗细均匀的铁线描,体现出初唐人物画的特征。

3. 《孝子画像石棺》

【答案】《孝子画像石棺》于20世纪30年代在河南洛阳城郊出土,后流落于海外。线刻画刻在石棺的两帮外侧。内容为孝子故事,表现舜、郭巨、董永、蔡顺、王琳等的行孝事迹。每幅故事上方有一榜题。两帮自前向后各有三组连续性画面。每个画面表现一个孝子故事。采用阴线刻画形象,象外减地的方法。此棺线刻画在线的运用上十分成功。精细绵密而又富有韧性的线条,赋予人物的肌肤以丰润的弹性质感。山水背景的处理带有浓厚的装饰意味,反映出北魏晚期绘画发展的面貌。

4. 失蜡法

【答案】失蜡法又称蜡模法,是指铸造铜器的一种方法,即先用蜡雕塑成所需器形后翻制成泥范,再用烘干的泥范铸铜器,可以获得精细的纹饰效果。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蟠馗纹铜尊盘是我国失蜡法铸件精品。

5. 石窟寺

【答案】中国石窟寺是佛教寺院的一种形式,多依山崖开凿,窟前往往建造木构或仿木构窟

前建筑,有些依附于寺院。由于古代地面建筑多已毁坏,只保留了洞窟遗迹,故也简称石窟。

6. 瘦金体

【答案】又名“瘦金书”,是由北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书法风格。瘦金体运笔飘忽快捷,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是一种风格相当独特的字体。“瘦金体”体现出“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的时代审美趣味,又具有强烈的“如屈铁断金”的个性色彩。代表作为宋徽宗赵佶的《楷书千字文》、《秾芳诗》。其中《秾芳诗》为大字,用笔畅快淋漓,锋芒毕露,富有傲骨之气,如同断金割玉一般,别有一种韵味,堪称瘦金书的杰作。

7. 《列女仁智图》

【答案】《列女仁智图》卷旧传东晋顾恺之作,现存为南宋人摹本。该画是依据汉代刘向的《古列女传》第三卷《仁智传》而作,描绘了历史上有智谋、有远见的妇女形象,如卫灵公夫人。此图人物线条粗犷流畅,造型准确。特别是对妇女的描绘,体态轻盈,婀娜多姿,尤为绝妙。构图形式古朴,构图布局与汉画像石一脉相承。

8. 徐悲鸿

【答案】徐悲鸿,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并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代表作品有《奔马》、《愚公移山》、《九方皋》、《田横五百士》等。

二、简答题

9. 简述《历代名画记》的具体内容。

【答案】(1)《历代名画记》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唐代张彦远著。全书内容分为三部分:①对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②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赏,收藏。③画家传记及作品。

(2)《历代名画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史论结合的著史传统,在占有尽可能丰富的材料的基础上,以当时绘画实践所能达到的理论认识为指导,作绘画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理论的归纳。

(3)书中首先阐明了绘画的功能:“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进一步阐发了谢赫的“六法”,强调了“气韵”、“骨气”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作画在于“得意”的主张。指出古代绘画中存在着“疏代“密”二体的发展线索和唐以来师资南北传授系统。

(4)全书汇集了三百七十余位画家传记资料及其作品著录,是一部系统的绘画史学名著,在中国绘画史学发展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划时代意义,是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经典文献。

10.山水画的精神和功能是什么?

【答案】山水画是中国的一个有特色的分支,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始独立,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

(1)山水画的精神

①它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强调“平远”、“高远”、和“深远”,运用散点透视法,可以画出常长的长卷。

②山水画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意向性,使中国画的情趣美具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和展示空间。 ③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

(2)功能

①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和社会审美意识,从侧面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山水画的目的在于创造形神交融、天我合一的意境,不但要表现丰富多彩的自然物象,还要用有限的取景来表现对整个宇宙自然的由表及里的认识,或于山水之中寄托对国土家园的感情。

②山水画重宏观、重整体的把握,表现了山水画中的静态的画面和形象组合中对于大自然的内在联系的一种运动的、全面的观察与表现观念。

③解决“君子”仄烦世俗事物而又留恋功名的矛盾,满足他们“泉石啸傲”的精神追求。这是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到的,他认为山水画要表现林泉之意,山石林泉胜景是“君子”所向往的,但他们不愿因渴慕自然风光而远离君、亲,面对山水画就可以“不下堂筵,坐穷泉壑”,充分领略自然山水的美,用观画代替欣赏自然真景。

11.元四大家有何共同的艺术特征? 各自有什么代表作品?

【答案】“元四家”是指元代四位著名的画家一一是黄公望、吴镇、倪瓒和王蒙。四家的艺术观和画风对明代江浙地区文人画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1)艺术特征

①他们都是江浙一带的文人,擅长水墨山水,又兼工竹石;

②艺术上直接或间接地受赵孟影响,以绘画作品鲜明地表现他们的心境和生活情趣;

③山水重于笔墨,讲求风格,但仍有一定的山水依据;

④在作品中通过山水抒发一定的理想,并题跋待文加以阐述;

⑤形式上重水墨,或稍加淡色浅绛,形成不同面貌,但情调多流于伤感、淡泊、独寂,反映了时代动乱中无可奈何的情绪。

(2)代表作品

①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天地石壁图》、《九峰雪雾图》、《富春山居图》等。

②吴镇:《渔父图》、《雪竹图》等。

③倪瓒:《渔庄秋雾图》等。

④王蒙:《春山读书图》、《青卞隐居图》、《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葛稚川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