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1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17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25

2017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824中外美术史论之中国美术简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34

一、名词解释

1. 《收租院》

【答案】《收租院》是指中国现代大型泥塑群像。全部泥塑分为交租、验租、风谷、过斗、算帐、逼租、反抗7个部分。以连续性的情节,展示了收租的全过程,共塑造114个真人大小的人物。作品融中西雕塑手法于一体,所塑人物形象准确,身分、年龄、个性各不相同,人物神情生动逼真,是中国现代雕塑之代表性作品。

2. 《捣练图》

【答案】《捣练图》是唐代名画,作者是唐代画家张首,现所见为宋摹本。《捣练图》卷是一隔工笔重设色画,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这幅长卷式的画画上共刻画了十二个人物形象,按劳动工序分成捣练、织线、熨烫三组场面。画中的贵族妇女大都曲眉丰颊、体态肥硕、服装头饰繁褥华丽,故被称为“绮罗人物”。画中人物动作凝神自然、细节刻画生动,使人看出扯绢时用力的微微后退后仰,表现出作者的观察入微。其线条工细遒劲,设色富丽,其“丰肥体”的人物造型,表现出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格。

3. 《历代名画记》

【答案】《历代名画记》是晚唐张彦远所著的中国第一部体例完备、史论结合、内容宏富的绘画通史著作。全书内容大致为三部分:绘画史发展的评述及理论认识; 绘画的有关资料、著录以及鉴识、收藏; 370余名画家传记及作品。具有当时绘画“百科全书”的性质。在中国绘画史学的发展中,具有无可比拟的承先启后的里程碑意义。

4. “吴带当风”

【答案】“吴带当风”指的是唐朝画家吴道子的一种绘画风格。吴道子是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被誉为“画圣”。他善画佛像,笔势圆转,所画衣带如被风吹拂。后人便以“吴带当风”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吴道子结合内容的表现和形象的创作,在运用线条上,渗透着强烈的情感,大大提高了绘画艺术中诸种表现因素的统一性,为后世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5. 娄叡墓壁画

【答案】娄叡墓壁画为北齐墓室壁画。娄睿墓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祠王郭村,1980~1982年发掘。该墓是由封土、墓道、雨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的砖构单室墓。墓主鲜卑人,北齐世祖高欢妻娄太后兄壮之子。该壁画或绘墓主人生前奢华的生活场景,如出行图、回归图,或表现其死后升仙的虚幻境界等。手法写实,线条洗练遒劲,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采和动态; 晕染法运用纯熟,以淡红晕染,突出凹凸明暗的立体效果,具有实体和空间感。布局延续了汉代帛画所流行的天上一人间一地下的表现形式,融合了外来艺术成分,丰富了民族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体现了单线勾勒、重彩填染的中国传统绘画特点,代表着北朝绘画的新水平。

6. 釉陶

【答案】釉陶是指低温船釉表面有釉的陶器,胎质教坚硬,胎作灰白色,表面有一层灰白或青黄色的透明釉,火候高达千度左右,叩之有金石声,不易吸水,接近瓷器,因此也称原始瓷器。东汉是釉陶最发达的时期,釉陶器的种类有壶、蹲、罐、洗、博山炉、瓶等,还有坞壁建筑模型和俑人、猴、鸭、狗、鸡等陶塑; 此外,新出现了黑色釉。

二、简答题

7. 简述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的艺术特征。

【答案】甘肃嘉峪关墓室砖画,多发现于甘肃酒泉嘉峪关一带的多座曹魏至西晋的古墓中。其艺术特征是:

(1)均是一砖一画,幅面不大,但却笔法简练,能抓住生活中生动的细节加以夸张表现,具有浓郁的西北地区农牧生活气息。

(2)形象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这一地区农牧业生产及墓主人的享乐生活景象。如扶犁的农夫、驱鞭放牧的少数民族、且战且耕的兵卒、演奏琵琶的乐工等。

(3)作品出自民间画工之手,风格质朴明快。多为彩砖,以赫石和红色为卞设色,兼用石黄、粉白及浅绿。

(4)具有独特的构图、简洁的线条表现、独具匠心的设色方式、自然纯朴的写实风格、巧妙的艺术构思、纯朴的地方特色和高度的艺术概括,在中国艺术史和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8. 与前代相比较唐代敦煌莫高窟艺术有哪些发展变化?

【答案】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唐代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与前代相比,敦煌莫高窟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开窟造像

莫高窟开窟造像之风至唐代达到鼎盛,现存三百余个隋唐窟。其中,典型窟的艺术特点多表现为:平面方形覆斗顶窟或垦顶窟,正面开一完,或沿三壁设“凹”字形低坛,坛上塑像,并且出

现了大像窟。

(2)莫高窟唐代壁画

①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经变画种类多至数十种,尤以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变等突出,反映出大唐盛世人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的向往。

②在经变图中,人物造型、绘制技巧及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水平。如盛唐103窟维摩变壁画轻施薄彩,重视线的表现力,人物组织具情节性,将人物动态和心理特征刻画的惟妙惟肖。

(3)莫高窟彩塑

①莫高窟彩塑达到技巧上的高峰,莫高窟造像采用泥塑加彩形式,形成独特的莫高窟彩塑艺术,与莫高窟壁画相结合,形成塑绘统一的完美效果。

②莫高窟彩塑菩萨像是其中的典型,在唐代莫高窟彩塑中体现出了更多的女性气质,这种气质的体现是通过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将整个彩塑雕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塑造。

③如196窟的菩萨,上身袒露,端坐于莲台之上,一腿盘曲,一臂微举,体态的微妙变化和头部微倾相呼应,完美地表达出彩塑的精神状态。

(4)唐代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艺术风格走向世俗化

a. 北朝的莫高窟造像、壁画和彩塑创作中,人物形象多呈现为西域人物特点,从人物着装到人物面相,都有西域地区特色。

b. 在唐莫高窟的人物形象中,现实性因素逐渐增多,根据经典创作的佛像、菩萨天女形象直接来源于现实人物,其体态丰满,容貌端丽,具有动人的风貌,出现“宫娃如菩萨”的现象,反映出佛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②创作技巧成熟

北朝流行的“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代逐渐被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样”和以周昉为代表的“周家样”所取代,这种风格的流行在唐莫高窟彩塑及壁画中均有表现,发展更为成熟,融合中原与外来因素,形成两种中原地区新的艺术样式,成为更加受人们普遍喜爱的道释画流派。

莫高窟的开凿,其初衷是为弘扬佛法,但却由千百匠师的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现实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9. 试比较沈周、文徵明艺术风格的差异。

【答案】(1)沈周、文徵明其人

①沈周是明代杰出书画家。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②文徵明,原名壁,或作璧,字征明,号衡山居士。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夕,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