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3中级财务会计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全面预算编制的原则是什么? 简要描述全面预算的编制流程。

【答案】(1)全面预算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①编制预算要以明确的经营目标为前提。例如,如果确定了目标利润,就能相应地确定目标成本,编制有关营业收入和费用、成本的预算。

②编制预算时,要做到全面性、完整性,凡是会影响目标实现的业务和事项,均应以货币或其他计量形式来具体地加以反映,尽量避免由于预算缺乏周详的考虑而影响目标的实现。有关预算指标之间要相互衔接,勾稽关系要明确,以保证整个预算的综合平衡。

③预算要积极可靠,留有余地。积极可靠是指要充分估计目标实现的可能性,不要把预算指标定得过低或过高,保证预算能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控制作用。为了应付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预算又必须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免在意外事项发生时造成被动,影响平衡,以至于影响原定目标的实现。

(2)全面顶算的编制流程:

①企业决策机构根据长期规划,利用本量力分析等工具,提出企业一定时期的总目标,并下达规划指标;

②最基层成本控制人员自行草编预算,使顶算较可靠,较符合实际;

③各部门汇总部门预算,井初步协调本部门预算,编制销售、生产、财务等预算;

④预算委员会审查、平衡各预算,汇总出公司的总预算;

⑤经过总经理批准,审议机构通过或者驳回修改预算;

⑥主要预算指标报告给董事会或上级主管单位,讨论通过或博会修改;

⑦批准后的预算下达给各部门执行。

2. 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存货计价方法有哪几种,它们之间有何区别?

【答案】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等。其具体内容如下;

(1)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又称个别认定法。采用这一方法是假设存货的成本流转与实物流转相一致,按照各种存货,逐一辨认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所属的购进批别或生产批别,分别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

采用这种方法,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个别价法适用于一般不能替代使用的存货以及为特定项目专门购入或制造的存货,如珠宝、名画等贵重物品。

(2)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这样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力法。采用这种方法,先购入的存货成本在后购入的存货成本之前转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值,其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繁琐,特别对于存货进出量频繁的企业更是如此。而且当物价上涨时,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 反之,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3)加权平均法

加权平均法亦称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指以本月全部进货数量加月初存货数量作为权数,去除本月全部进货成本加上月初存货成本,计算出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从而确定存货的发出和库存成本。

采用加权平均法,只在月末一次计算加权平均单价,比较简单,而且在市场价格上涨或下跌时所计算出来的单位成本平均化,对存货成本的分摊较为折中。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账上提供发出和结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理。

(4)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进货的成本加原有库存的成本,除以本次进货数量加原有存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1种方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能使管理当局及时了解存货的结存情况,而且计算的平均单位成本以及发出和结存的存货成本比较客观。但采用这种方法,每次发货都要计算一次平均单价,计算工作量较大,对收发货较频繁的企业不适用。

3. 金融资产的内容有哪些?

【答案】金融资产是一切可以在有组织的金融市场上进行交易、具有现实价格和未来估价的金融工具的总称。金融资产的最大特征是能够在市场交易中为其所有者提供即期或远期的货币收入流量。

金融资产的内容可以分为:

(1)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可以进一步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和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4. 请简要说明会计政策及其变更、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含义,企业在什么情况下应进行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当二者难以区分时,通常怎样处理?

【答案】(1)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方法。

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外一种会计政策的行为。

会计估计是指企业对其结果不确定的交易或事项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为基础所作出的判断。 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和预期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从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者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调整。

①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只允许在两种情况下进行会计政策变更:

a. 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等要求变更。

b. 会计政策变更能够提供更可靠、更相关的会计信息。

②通常,企业可能由于以下原因发生会计估计变更:

a. 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

b. 取得新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3)企业应当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并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当二者难以区分时,企业应以变更事项的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该变更是会计政策变更还是会计估计变更的划分基础。

①以会计确认是否发生变化作为判断基础。例如,企业在前期将某项内部研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计入当期损益,而根据新准则的规定,该项支出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该变更是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②以计量基础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例如,企业对某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基础由前期的历史成本转变为公允价值时,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③以列报项目是否发生变更作为判断基础。例如,某商业企业在前期将商品采购费用列为营业费用,而根据新准则规定,本期将采购费用列入存货成本,该事项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④根据会计确认、计量基础和列报项目所选择的、为取得与资产负债表项目有关的金额或数值所采用的处理方法,不是会计政策,是会计估计。

5. 与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案】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的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服务,税务会计则主要进行企业的税务规划和纳税申报。与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相比,财务会计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财务所提供的经济信息,主要面向企业外部使用者,作为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依据,同时,也提供给企业内部管理层使用。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多种多样,他们各自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