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823比较文学概论之比较文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填空题

1.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了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请列举其中两个潮流_______、_______。

【答案】理论大潮、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或“文化研究”的热潮

【解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经受三股世界性潮流的冲击,面临着新的挑战,新的生机。第一股潮流是理论大潮,第二股潮流是东西比较文学的兴起,第三股浪潮是“文化研究”的热潮。

2. 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对性/社会性别制度的诠释的分歧主要体现在哪几大议题上? (1)___(2)___(3)___。

【答案】社会性别问题; 性欲问题; 生育观念问题

【解析】激进自由派和激进文化派的女性主义者不仅在社会性别问题上有非常不同的观点,在性欲问题的认识上也很不一致。激进自由派女性主义者和激进文化派女性主义者不仅对性的见解不同,对生育也有不同观念。

3. 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认为,如果社会要达到性的平等,或者社会性别公正,那么它必须给妇女提供同样的___和___以及与男人们同样的受教育的机会。

【答案】政治权利; 经济机会

【解析】十九世纪的自由主义女性主义者穆勒和泰勒认为,如果社会要达到性的平等,或者社会性别公正,那么它必须给妇女提供同样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机会以及男人们乐于享有的、同样的受教育机会。

二、简答题

4. 比较文学可从国外汉学中吸取些什么?

【答案】(1)梳理中外文学交流史

当今国际间文化与文学交流日益频繁,我们置身其间,理应向世界人民介绍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中华文明。在这样做之前,了解一下中国文学外播史是十分必要的。在此基础上,再转来认识中国文学的特质,判断它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继而在历史新时期向国人、向全世界进一步弘扬中华文明时,才有更加坚实可靠的物质基础。而国外汉学本身就蕴涵着大量有关中国文学外播史的原始资料,以及与这一课题有关的文化信息。

(2)向国外译介中国文学

向外国读者译介中国文学,是在全世界弘扬中华文明的必山之路。外向传播,自然离不开翻译。回顾中国文学外播史,我们不难看到国外汉学家代代耕耘,其译介之功不可磨灭。而国内这样的翻译家虽代不乏人,却为数不多,而且国内的译介学研究也不如国外活跃。借鉴国外、尤其是西方汉学家的做法一一如何翻译传统术语,如何确定翻译方法,乃至如何深化译介学等等,当会给我们许多启发。

(3)不断更新文学研究方法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译介西方理论演为热潮,而译介之举决非为译介而译介,而是为自己的文学研究(有些是为文学创作)提供借鉴。译事既己有成,余下的就是如何消化吸收的问题。西方汉学家得风气之先,率先做了些移植西方文论用来研究中国文学的尝试,在“洋为中用”方面提供了不少范例。

(4)积极开展中西比较诗学研究

开展中西比较诗学研究不仅有利十“阐发研究”的深化,也有利十我国传统文论研究的深化。比较诗学的深入开展,可以昭示惟洋是从的谬误,截长补短的途径以及激活传统的方策。近年来国内学者多所创见,而西方汉学家在框架体系、言说类型、个案比较、术语辨析等方面提供的范例,我们也不可不知。

5. 怎样从比较的视域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宗教背景?

【答案】从比较的视域理解赛义德后殖民批评理论的宗教背景,具体如下:

(1)后殖民理论的原创者都不是西方本土学者,而是来自十第三世界亚洲的中东学者,赛义德的成名作《东方学》和《文化与帝国主义》在思路的整体构成上,是以第三世界亚洲中东伊斯兰教为文化背景向西方及其宗教文化传统一一基督教挑战的后现代语境下的宣言书。

(2)赛义德在信仰终极上挑战的是西方基督教文化传统,以及忘却了几千年来在本体信仰上支撑西方文化的主流传统一一基督教文化,把自己置放在了伊斯兰教传统与基督教传统的文化与信仰冲突中。

6. 什么是译介学?

【答案】译介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异质文学翻译互动研究。其学理基础是“国别文学”与国际文学交流的存在。

7. 从比较视域来分析中国现代文学是如何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的。

【答案】中国现代文学对西方现代主义进行文化过滤主要依靠三个文化过滤机制:

(1)中国传统的文化审美心理

①西方现代主义诸流派的文学

中国现代作家之所以偏爱象征主义文学而相对冷淡未来主义文学,就在于后者彻底否定人类以往的艺术传统的文学观念与中国现代作家既有的心理图式的冲突。中国现代作家反对的传统一

般限定在思想、制度、习俗、道德等社会政治方面,而在审美心理上,他们仍然难以完全摆脱传统文化对他们的潜在制约。

②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往往将人的理想归宿指向神秘的彼岸世界的思想,但是中国一直匿乏对超验世界和终极价值的向往和追求的宗教精神传统,因此西方的这种宗教心理一直未能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完全认同。

(2)时代的文化审美需求

①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演变表现为使文学日渐疏离社会的非社会化进程,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则表现为使文学日益与社会接近的趋向。

②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发生的那一天起,种种社会现实和人生问题就一直挤压在中国现代作家面前,使他们不可能像西方现代主义作家那样,将个人本位的观念张扬到极致,使个人与社会绝对对立起来,而对民族的危亡和人民的灾难漠不关心。

(3)浪漫主义精神

①西方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之间虽然也存在着承继关系,但它们毕竟是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性质截然不同的文艺思潮,现代主义的一些特性,正是在它对浪漫主义的反叛和超越中获得的。

②在中国,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之间是很难割分的,因为中国现代主义作家往往兼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两种倾向。在现代中国的接受者这里,浪漫主义不仅不是与现代主义水火不相容的,而且往往成为了他们筛选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文化过滤器。

8. 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

【答案】比较文学形象学研究可以分为文本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两部分:

(1)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外部研究

①必须研究在作家创作的那个年代整个社会对异国的看法,也就是研究形象是如何社会化的。这一研究基本上在文学文本之外进行,它要求研究者尽可能多地去掌握与文学形象平行的、同时代的证据。

②要对文本外的作家进行研究

a. 作家有关异国的信息来源,是亲自到过异国还是利用二手材料;

b. 作家创作时的感情、想象和心理因素。这些因素细微而复杂,必须仔细鉴别;

c. 要研究作家所描写的异国与现实中真正的异国到底是什么关系,是真实的再现,还是带有不同程度的美化或丑化。

③文本外部研究还要做大量文学社会学的研究。文学社会学研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但是比较文学研究从来就不局限在文学范围之内。

(2)比较文学形象学的文本内部研究

①词汇

词汇是构成“他者”形象的原始成分,对此我们应进行鉴别。除了研究一个文本中出现的词汇外,还应特别关注那些在多个文本中反复出现的词汇。这一研究往往与套话研究相互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