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808经济学基础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和谐社会

【答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这些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切实贯彻和体现。

2.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3. 生产关系

【答案】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即以生产资料一所有制为基础的,由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组成的有机联系体系。

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系统,既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由生产力所决定、不以人们的意识为转移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历史上从低级到高级依次经历原始共产主义的、奴隶制的、封建制的、资本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五种生产关系。

4. 经济增长

【答案】经济增长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因就业人数增加、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等原因,经济规模(包括物质产品和劳务)在数量上的扩大和增加,它反映了一国国民经济总量的变化状况。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或实际收入)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所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 (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来测度,GNP 的增长描述了‘国整体生产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经济增长理论主要研究发达国家国民经济长期发展问题的理论。其发展主要经历了哈罗德一多马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和内生增长模型三个阶段。

导致经济增长的因素就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主要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水平的进步:生产要素由劳动和资本存量两部分组成。其中劳动的增加不只是量的增加还包括质的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年龄等)。技术进步包括发明和应用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技术进步是通过使生产要素的使用更有效率而促进经济增长的。

5. 垄断价格

【答案】垄断价格是指依靠市场垄断或行政垄断地位而规定的价格。垄断价格由商品的成本价格加上垄断利润构成。在垄断价格体系中,首先包括垄断组织在出售商品时制订的高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为垄断高价; 其次包括垄断组织在购买和倾销商品时所制们一的低于商品价值的垄断价格,简称垄断低价。垄断价格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1)垄断价格通常是一种高价格。垄断价格就其形式来看包括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两种,但垄断高价是其主要形式。垄断高价并不意味着同种产品具有一个统一的高价格。由于同种产品的不同购买者可能有不同的需求弹性,垄断组织经常实行区别价格或歧视价格政策。

(2)垄断价格具有相对稳定性。这是指垄断价格的变动相对不是很频繁,在周期中变动的幅度也比较小。这是因为,垄断价格是在一定程度上人为规定的价格,而不是由市场竞争自发形成的价格,因而市场因素的变化对垄断价格的影响也就较小,正是由于垄断价格受到了人为的“管理’夕,因此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

垄断资本家不仅无偿占有垄断企业的工人的剩余价值,而且通过垄断价格,还侵占了广大消费者和小生产者的一部分劳动所得,以及非垄断企业的一部分利润。垄断价格并不改变全社会商品价值总额,而只是使全社会商品价值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它加重对劳动者的剥削,使他们的购买力下降,加深商品销售困难和经济危机,激化帝国主义各种矛盾。

6.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答案】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社会总产品在物质形态上,根据其最终用途,区分为用于生产性消费的生产资料和用于生活消费的消费资料。

社会总产品和服务的各个组成部分经过流通进入消费,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使用价值上得

到替换,这就是社会总产出的实现。这个过程是在市场上完成的。社会总产出的实现包括了价值补偿和使用价值替换,也包括了总量补偿和结构性的补偿。所有这些补偿和替换过程就是社会总产出在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态上都得到实现的过程。

二、简答题

7. 如何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答案】(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则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为了同自然界作斗争,人们相互之间必须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而人们结成一定生产关系的目的在于从事生产活动,获取物质资料和相应的经济利益。因此,一定的生产关系总是适应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它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否则就会影响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从自然中获取物质资料的能力。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表现在: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一定的生产关系是由一定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其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当适应生产力要求的某种生产关系建立起来后,它的进一步发展和变化,以及被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同样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所决定的。如果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定会冲破这种生产关系的束缚,从而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力不仅提出变革某种生产关系的要求,而且规定了生产关系发展、变革的方向和程度。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推动生产力发展;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性质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但是,归根到底,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它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生产关系不能长期地落后于生产力,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迟早要被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所代替。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是在任何社会形态中都存在并发生作用的经济规律,它决定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的发展,决定着一种生产关系向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过渡,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

掌握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自觉遵循和运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对于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8. 简述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关系。

【答案】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两者的基本关系如下:

(1)经济制度是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