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淮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636外国文学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荒诞派戏剧

【答案】荒诞派戏剧是后现代主义文学之一,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戏剧界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兴起于法国,50年代在巴黎戏剧舞台上演了尤内斯库、贝克特、阿达莫夫、热内等剧作家的剧作。这些剧作家在20世纪20年代流行的超现实主义文学影响下,特别是在阿尔托戏剧理论的影响下,打破了传统戏剧的写作手法,创作了一批从内容到形式别开生面的剧作。贝克特的《等待戈多》就是典型的荒诞派戏剧的代表作。

2. 《摩诃婆罗多》

【答案】《摩诃婆罗多》是印度古代梵语叙事诗,意译为“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其主要内容是叙述婆罗多族的两个后裔居楼族和般度族间大战的故事。《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人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印度的灵魂”。

3. 自然派(俄国)

【答案】自然派(俄国)是指俄国19世纪中后期出现的批判封建专制和农奴制度的现实主义作家流派。19世纪30年代,果戈理创作了揭露社会现实黑暗的作品,这些作品被反动文人攻击为“自然派”,革命民主主义批评家别林斯基及时地予以了还击,撰文阐述果戈理小说的现实主义价值,指出了“自然派”文学跟人民的关系,捍卫了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批判性和斗争性,继承了这一传统的现实主义作家就被称为“自然派”。他们极力忠实地描写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在体裁上,他们多采用叙事文学形式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俄国社会现实。代表作家有果戈理、屠格涅夫、冈察洛夫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4. 马查多·德·阿西斯

【答案】马查多·德·阿西斯是巴西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被同时代人称为“首屈一指”和“独一无二”的作家。时至今日,巴西文坛几乎一致公认他是有史以来巴西“历代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在巴西文学界享有独尊的地位。马查多·德·阿西斯的代表作有《金卡斯·博尔巴》、《布拉斯·库巴斯的死后回忆》和《堂卡斯穆罗》,它们被巴西文学界称为“不朽的三部曲”。

二、简答题

5. 简述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

【答案】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浪漫主义文学得到很大发展。在19世纪前30年,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是欧洲成就最高的文学,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了很大影响。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具体表现为:

(1)英国浪漫主义先驱——彭斯和布莱克

彭斯从苏格兰民歌中吸取养料,长于抒情和讽刺。其代表作《苏格兰方一言诗集》,揭露贵族的贪婪,赞美农民的纯朴,风格清新刚健,语言通俗,达到了18世纪英国诗歌的高峰。布莱克运用清新的民歌体和奔放的无韵体写诗,具有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其代表作是《四天神》。

(2)英国第一代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诗人群

“湖畔派”三诗人是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们对资本主义文明及人与人之间的现金交易关系极为反感。他们的诗作或讴歌宗法式的农村生活和自然风景,或描写奇异神秘的故事和异国风光。他们常常是通过缅怀中古时代的“纯朴”来否定丑恶的城市文明。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华兹华斯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特别强调诗人在“选择普通生活里的事件和情境”时,要给它们以想象力的色泽,使得平常的东西能以不寻常的方式出现于心灵之前”。华兹华斯强调写“微贱的田园生活”,主张用民间的纯朴语言写诗人的真实感受。华兹华斯关于诗歌改革的主张以及他的创作实践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有力地推动了英国诗歌的革新和浪漫主义运动的发展。

(3)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拜伦、雪莱和济慈

这三位诗人与“湖畔派”诗人不同,他们始终忠于法国革命理想,反对专制暴政,同情人民苦难,支持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倾向。拜伦在“东方叙事诗”中塑造了一系列“拜伦式英雄”,其《唐·磺》更因其思想艺术上的突出成就而成为世界不朽的名著。雪莱的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气势磅礴,富有感染力。其《西风颂》、《致云雀》等抒情诗歌,音韵铿锵,感情真挚,闪耀着深邃思想的光辉。济慈的诗形象生动、想象丰富,真正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其代表作是《夜莺颂》。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把“湖畔派”开始的诗歌革新推进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艺术上有重大创新。

此外还有司各特,他早期创作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后转向小说,成为欧洲历史小说的创始人。从整体看,英国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家不满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士责世嫉俗和向往大自然的倾向。

6. 摩西形象分析。

【答案】对摩西形象的简要分析:

(1)摩西性格的发展过程

摩西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主要是由摩西身份的变化所导致的:从一个普通的受欺压的以色列人,到被选为率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夺取自己领土的民族首领,在这漫长的几十年中,摩西也开始从一个只关注自己的安危、寻求稳定生活的普通人发展成为一个具有高度责任感,严

厉而又处处关怀自己同胞的合格首领。

(2)父亲与儿子——摩西与上帝的关系

摩西作为“以色列的解救者”——上帝长子的代表,与上帝的关系必然也具有长子对父亲的那种早期的疏远以及后来的和解和敬爱,而父亲的权威地位决定了长子的命运。在出埃及和跋涉到迎南地的过程中,耶和华始终是和摩西在一起的,而二者的关系也正是经历了父子之间分离——结合——分离的过程。

(3)先知与庸众——摩西与以色列民众的关系

在与以色列民众在一起时,摩西主要是一个“孤独者”形象。在执行命令和传达法令的过程中,摩西更多发现的是与以色列民众的整体不和:

①以色列是一个悖逆的民族,上帝也曾多次提到这一点而想毁灭他们;

②摩西的孤独来自嫉妒他与上帝关系密切的排挤者。除了他的忠实助手也是他的哥哥亚伦的嫉妒,还有克拉、大坍、亚比兰的叛变。作为先知的摩西在面对平庸的族人时必然会产生孤独感,

这是从他的先知身份一开始确定时就决定了的,可以说,正是他的先知身份造成了他的孤独命运。

(4)摩西在以色列民众中也是一个“悲剧形象”

摩西的“孤独者”形象本身已经体现了他的悲剧性,摩西的死更是证明了这一点。仅仅因为没有在以色列民众要求喝水的时候尊奉耶和华,摩西就被判决不得进入他率领以色列人即将进入的迎南地,只能隔着约旦河看着那片流着奶与蜜的美地,遗憾地与世长辞。摩西为了以色列民族的新生辛劳了几十年,一个人带领几十万同胞在荒野中跋涉,在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间传递消息、树立律法,却得到了这种结局,从而使这个形象笼罩着无法磨灭的悲剧意味。

7. 谈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

【答案】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继续和发展,但同时又不固步自封。(1)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相同之处

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人道主义精神内核20世纪现实主义作家谴责统治者的残忍和法西斯主义的暴行,猛烈抨击非人道的社会现实,揭露社会对人的异化,并对受侮辱、受损害的下层人民表示了深切同情。

②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承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重视真实客观性的创作原则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力图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图景,注重从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中探讨人生的意义,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生活的本质。

(2)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与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不同之处20世纪现实主义继承了欧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批判传统,但又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①真实的认识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注重客观的真实,强调再现生活中的本来样子,追求科学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20世纪现实主义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真实,对艺术真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表现出向内转的趋势。

②对人物的塑造不同19世纪现实主义重视典型人物的塑造,将社会环境与人物紧密联系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