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借嘴说话”
【答案】“借嘴说话”是一种新闻写作手法,即借新闻事件当事人之外的消息源来进行议论,这种手法被西方新闻记者频繁使用。在他们的报道中经常出现“有关方面的人士说”、“据目击者称”、“权威人士强调”、“此间观察家认为”等句式,后边的直接引语是对这个新闻事件的评价。这是西方新闻界客观报道的一种重要手法,被引用的评价与议论即记者所认可的看法,事实上代表了记者的观点。
2. 深度报道
【答案】深度报道是一种系统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深入挖掘和阐明事件因果关系以揭示其实质和意义,追踪和探索其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深度报道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着重揭示原因WHY 和怎么样HOW 两个新闻要素。深度报道概念诞生于4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西方的解释性、调查性报道,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
3. 新闻述评
【答案】评述性消息是指以夫叙夹议的方式传播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一般以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或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为主,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论来揭示其本质意义。评述性消息的任务是既报道新闻,又解释新闻。述评新闻产生于20世纪初,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分成两支:①坚持以叙述新闻事实为主,同时围绕着新闻事实作若干分析、议论,评价新闻事件的性质或揭示事件的内涵与发展趋向; ②以评为主,虽然也记叙一些新闻事实,却往往以新闻事实为例证,侧重于阐述观点、见解。由于这后一种述评以“评”为基本出发点,所以近些年人们通常把它归入新闻评论文体,称为“新闻述评”或“述评”。而前一种,由于以报道为主,附带议论,所以仍视为新闻报道文体,称为“述评新闻”或“记者述评”。
4. 新闻跳笔
【答案】新闻跳笔是指一种在文体结构上采用多段体,在新闻写作中,对新闻事件的叙述和描写,不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和逻辑次序对事件进行详尽、面面俱到的叙述和描写,而是把不太重要的情节、片断和段落省略掉,简练概括地勾勒出新闻事件,在行文叙述上采用跳跃式的新闻写作笔法。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注意上下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等笔法不同,它主张“跳”,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甚至必须有较大的跳跃。
二、简答题
5. 新闻特写具有哪些文体特征?
【答案】新闻特写是由消息和通讯衍生而来的一种报道形式,其文体特征主要有以下方面:
(1)镜头感特写,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摄影或者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表现方法,因此它在文体结构与形态上表现出了一种文字镜头的美。
(2)巧妙的“截取”。与其他新闻文体相比较,特写更注重、或者说更讲究角度的切入。相对于一个完整的新闻事实,它所再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片断、一个切面、一个瞬间、甚至一个细节,不可贪大求全。
(3)适当的“放大”。特写,即摄影中“放大了的近景”。因此,它对所截取的新闻事实进行再现时,与其他新闻文体的另一个区别在于,它要把这个事实所包含的内容,立体化地表现出来,对其局部要放大,要细化,以加强视觉和艺术效果。
6. 简述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
【答案】17世纪初中期,近代报刊在欧洲普遍出现,出版自由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也随之而生。英国人密尔顿的《论出版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出版自由”的口号,也是第一次提出新闻自由的口号。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实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仍是私有制下的自由,本质上仍是资产阶级的自由。
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实践上都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自由,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必然是资产阶级统治下的自由,一切威胁到资产阶级统治、威胁到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自由都会受到严厉的限制。
(2)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本质上是资本或金钱的自由,并且愈演愈烈。
人们所共知,要将法律形式上的普遍自由变成现实社会中的具体自由,必须拥有能够实现自由的物质条件和其他条件。“理论上、法律上的出版自由,到了具体的‘自由市场’上,成了只是少数有钱人一一大资本家、大财团的特权”,而不再是实际的普遍权利,只成道义上的、应该的普遍权利。
(3)在全球化背景下,资本的扩张本性导致信息霸权和新闻霸权。资本主义新闻自由,以新的方式影响着整个世界的新闻自由秩序。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一系列问题上对内与对外的双重政策与做法,同样表现在新闻传播领域。无视国际新闻自由的正常秩序、无视他国人民的新闻自由权利的现象,也证明资本主义新闻自由虚伪性的一面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变。
(4)对资本主义新闻自由的评价
①从总体上看,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是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社会等的必然反映。西方新闻自由实践在促进信息自由流通、监督政府、协调资产阶级内部矛盾、调和社会冲突等方面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方的新闻自由制度在总体上适应了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
②同时必须指出:对西方国家的普通公民来说,他们在法律上拥有新闻自由的权利,但缺乏实施新闻自由权利的手段和条件。以出版自由来说,在西方各国,创办或收购一家媒体,都动辄以
上亿美元计算,甚至高达数百亿,除了财团,没有谁有如此巨大的财力。于是,出版自由就沦为资本自由。这是西方新闻自由伪善的一面。
总言之,以上力面为资本主义新闻自由最为根本的性质,其他特征都依赖于这种性质,但资本主义新闻自由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需铭记。资本主义“虽然没有解决普遍自由的重要物质条件,但它毕竟确立了普遍自由的形式”而且,就现实情况看,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公民享有的新闻自由范围较大、自由度较高。
三、论述题
7. 试析数字化背景下的新闻真实性。
【答案】真实与新鲜,是新闻的两块基石,是衡量一个事实有无新闻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新闻价值的源头。传统新闻写作强调真实性与时效性,在网上写新闻,这个游戏规则并没有改变。但在数字化背景下,通过网络传播,情况确实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如下:
(1)网络新闻在其新闻价值的实现上,真实性遭遇挑战,时效性获得提升。
互联网的无限开放性,使得网络新闻的可信度受到置疑,因为在这张分散性的传播巨网里,任何一个网络都能够产生和发布信息。《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葛洛庞帝曾经说:“在网络上,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个没有执照的电台。”它为所有人发表网络新闻开辟一个无拘无束、几乎不受限制的空间。这种传播者身份的多元化和模糊性使传播权趋于平均和分散,保证信息交流的平等和自由。但多来源的信息与言论发布,而且是无法控制的信息与言论发布,使得网络成为一个信息与言论的自由市场。这个市场里的东西究竟是真货还是假货? 自然使人存疑。
(2)网络新闻的报道速度,也对新闻的准确性和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挑战。
因为“速度通常是准确性的天敌”。速度快,但有可能不准确。在网络媒体最发达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在线新闻协会于2000年联合宣布设立网络新闻奖。他们对这种新媒体最担心的地方也是“准确性往往被置于抢时效之后,一些大报纸在没有核对事实的情况下匆忙把新闻发到网上,结果经常发生报纸不得不将假新闻撤销的尴尬事件”。他们所设立的这个新奖项,目的之一是“表彰致力于提高因特网上新闻可信度的网络记者”。
(3)我国目前的网络媒体中,有一部分是原有传统媒体机构开办的,一部分是非媒体机构开办的,还有一部分是个人开办的。第一类情况比较好,第二、三类则比较复杂,其中一些严肃的网站所发布的网络新闻是由专业新闻媒体提供的,而另一些靠非新闻机构甚至个人提供的新闻线索,其真实性、准确性应打个问号。网上发布未经证实的假新闻或者失实新闻的情况时有发生。
例如,国外网站常有假新闻。美国的个人网站“德·鲁吉报道”,以经常先于其他权威媒体推出“独家报道”闻名。但据调查,1998年1月-}-10月,他所推出的51篇“独家报道”中,只有31篇是真正的独家新闻。而在这31篇中,32%为不真实或从未发生过,32%的准确性值得怀疑或无从考证,只有36%属实。
美国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表明,网络新闻的可信度低于15%,一些商业性网站所发表的新闻可信度更低。而各种传统媒体的可信度都超过50%。因此,同一条新闻,当它在网络上发表时,其可信度比在传统媒体上发表时要低。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