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南开大学文学院723新闻传播学基础之《中国新闻史新修》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5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民报》
【答案】《民报》是辛亥革命时期同盟会机关报。1905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该刊是一份大型时事性政论月刊,设有论说、时评、谈丛、纪事、译从等栏目。其报刊宗旨是宣传“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其宣传内容主要有:宣传以排满为中心的民族主义; 宣传以建立共和政体为中心的民权主义; 大量报道和介绍世界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西方的新文化和新思潮。1906年,开始与保皇派报纸《新民丛报》展开激烈论战,使其悄然停刊,扩大了革命派的影响。1908年10月,该报因日本政府的刁难被迫体刊。1909年9月,短暂复刊。1910年2月终刊。
2. 《西行漫记》
【答案】《西行漫记》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1936年出版的作品。书原名为《外国记者西北印象记》,记录了斯诺1936年6月到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所见所闻。在其陕北之行期问,斯诺发表了大量有关中国工农红军、将领及领袖真实生活和精神状况的图片和报道。在已发表的报道基础上,斯诺撰写了30多万字的《红星照耀中国》C}}RedStarOverChina)))一书。1937年2月,中国上海地下组织将书译成中文出版,为躲避国民党和日寇检查,将书名改为《西行漫记》。10月,《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外正式出版。此书在国内国外市场均被销售一空。《西行漫记》奠定了斯诺在世界新闻界的地位。它被评价为“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是本世纪的新闻记者所施展的一个最了不起的绝技”,“是新闻界多年来最大的成功”。
3. 英敛之
【答案】英敛之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出版家。1898年前后受康有为、梁启超变法思想影响,开始评论国事,曾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同情戊戌维新变法的文章。1902年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兼任总理和编撰工作。以“开风气,精民智,握彼欧西学术,启我同胞聪明”为办报宗旨,取“忘己之为大,无私之谓公”之义,定报名为“大公’,。《大公报》鼓吹变法维新,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封建专制、黑暗吏治和国外侵略。重视言论工作,以“敢言”名于时,深受读者爱重。
第 1 页,共 6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