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中国金融发展研究院)之金融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财政支出

【答案】财政支出是国家对通过财政收入集中起来的财政资金的再分配。在全部财政分配中,财政支出,是国家为具体实现自己的职能提供财力保证的过程。财政支出的实质是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消耗社会经济资源。合理地安排则政支出,可以较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全部财政支出工作的核心,是正确处理国家同财政资金使用者之间的分配关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果。由于财政支出效果具有多样性、外在性、难于计量性等特点,从而使财政支出效果的准确评价非常困难。目前人们使用的支出效果评价方法主要有“成本一一效益分析法”、“最低费用选择法”、“公共劳务收费法”等。

2. LIBOR

【答案】LIBOR 是伦敦同业拆放利率(London Interbank Offered Rates)的简称。同业拆放利率指银行同业之间的短期资金借贷利率。同业拆放有两个利率,拆进利率表示银行愿意借款的利率; 拆出利率表示银行愿意贷款的利率。同一家银行的拆进和拆出利率相比较,拆进利率永远小于拆出利率,其差额就是银行的得益。LIBOR 指在伦敦的第一流银行借款给伦敦的另一家第一流银行资金的利率。现在LIBOR 己经作为国际金融市场中大多数浮动利率的基础利率,作为银行从市场上筹集资金进行转贷的融资成本,贷款协议中议定的LIBOR 通常是由儿家指定的参考银行,在规定的时间(一般是伦敦时间上午11:00)报价的平均利率。最大量使用的是3个月和6个月的LIBOR 。

3. 通货膨胀目标制

【答案】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先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确保实际物价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一种货币政策策略包含了五个基本因素:①公开宣布中期通货膨胀目标值; ②在制度上承诺把物价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其它目标置于从属地位; ③除了货币总量和汇率外,其它信息变量亦能决定政策工具的操作环境; ④货币当局的计划、目标、决议对公众有更多的透明度; ⑤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目标的达到有更多的责任。

通货膨胀目标制把通货膨胀放在首位,迫使中央银行通过对未来价格变动的预钡」把握通货膨胀的变动趋势,提前采取紧缩政策抑制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压力,或提前采取扩张的政策来应对持续性的通货紧缩。

4. 保险公司

【答案】指办理保险业务,在风险发生时对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按照合同约定给予赔偿或支付的金融中介机构。保险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投保人交纳的保险费; 资金运用主要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应付赔偿所需。另一部分用于投资证券、发放不动产抵押贷款和保单贷款等。保险公司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划分为:法定保险公司和自愿保险公司,财产保险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公营保险公司与私营保险公司以及公私共营保险公司、原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等。保险公司是除银行外最重要的金融机构,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 再贴现率

【答案】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

6. 年度预算平衡论(annually balanced budget theory)

【答案】年度预算平衡论指关于国家预算收支应在每一个预算年度保持平衡的理论。“年度预算平衡论”是“健全财政”理论的核心内容。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这种理论是占统治地位的理财思想。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一批古典经济学家,反对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推崇自由竞争,主张限制国家的活动范围。他们认为,个人平衡收支的节俭行为同样适用于国家,一般情况下,国家财政收支应该保持平衡。“年度预算收支平衡论”曾长期支配许多国家的预算实务。中国也一直把年度预算平衡作为财政的基本要求。即使改革以来出现了较长时期的预算赤字,但恢复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一直是中国财政部门的既定目标。尽管本世纪西方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先后采用了凯恩斯主义的赤字财政政策,以对付经济危机,但这种政策带来的滞胀局面,使年度预算收支平衡的呼声又日渐高涨起来。

7. 互换

,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答案】互换也译作“掉期”、“调期”

义本金额为依据,按照约定的支付率(利率、股票指数收益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互换合约实质上可以分解为一系列远期合约的组合。互换交易是降低长期资金筹措成本和资产、债务管理中防范利率和汇率风险的最有效的金融工具之一。互换有两种主要类型:利率互换货币互换和。(1)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在约定的一段时间内根据双方签订的合同,在一笔名义本金数额的基础上相互交换具有不同性质的利率款项的支付,即同种通货不同利率的利息交换。具体地说,一个标准的利率互换是有两个当事人参与的契约。每方约定以某国一定数量的资金为基础,按照一组事先确定的未来支付日期以相同货币周期性地支付对方利息,其中一方为固定利率付款人,另一方则为浮动利率付款人。该固定利率在交易开始时山双方决定,而该浮动利率在整个互换交易

期间参照某一特定的市场利率来决定。在标准的利率互换交易中始终无本金交易,只有利息交易。通过利率互换,交易一方可将某种固定利率资产或负债换成浮动利率资产或负债,另一方则正好相反。(2)货币互换是指交易双方互相交换不同币种、相同期限、等值资金债务或资产的货币及利率的一种预约交易业务。通常两种货币都使用固定利率。货币互换一般以即期汇率为基础,交

易双方仅需考虑定期支付两种货币间的利率差异,由货币利率较低方向货币利率较高方定期贴补。

8. 原始存款

【答案】原始存款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它包括商业银行吸收到的所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商业银行的准备金以两种具体的形式存在:一是商业银行持有的应付日常业务需要的库存现金; 二是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这两者都是归商业银行持有的中央银行的负债,也是中央银行对社会公众总负债中的一部分。商业银行所持有的这部分中央银行负债,对商业银行来说则是所拥有的一笔资产。这笔以准备金形式所持有的资产可分为两部分:一是商业银行遵照法律规定不能用以放款盈利的数额; 二是由于经营上的原因尚未用去的部分。前一部分属法定准备金,后一部分属超额准备金。

二、简答题

9. 微观主体在进行资产选择时通常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案】资产选择问题主要是研究个人在面对多种可能持有的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时,将如何进行选择。在发达的市场经济状况下,人们一般会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资产本身的收益。这主要是指有息存款和债券的利息,以及股票的预期股息分红收入。而实物资产在不运用时没有收入,现金也没有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2)价格的收入。又叫资本利得,指因买卖差价或买入价与还本值不同而产生的收益。如债券和票据在低于还本值购入时,有一定的收益; 股票预期价格上升时也产生丁价差收益; 实物资产在通胀严重时,价格上升有收益; 而现金和存款一般不存在这种收益。收益越高,需求越大。

(3)交易成本。大部分的资产购入卖出时,都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佣金和税等等,这会在一定程度上抵消收益,也是考虑因素之一。交易成本越高,需求越低。

(4)风险。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持有主体也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如通货膨胀时,现金会贬值,而利率的波动和经济周期变化,会引起股票和公司债的价格波动。除了价格风险外。还有信用风险、再投资收益风险、国家政治风险等等。一般认为个人都是风险回避者,所以一种资产风险上升时,会减少对其的需求。

(5)流动性。个人在选择资产时,会考虑到未来偿付的可能性,因此必须保留一部分易于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的资产,以满足自身交易和支付的需要。最明显的例子是,即使出现严重通胀,人们也会保留一些现金。

此外,个人在投资时还存在一定的偏好,这受到了风俗习惯、个人经历等的制约,是个性化的。一般来说,人们不会简单的选择一种金融资产,而完全排斥其他资产。相反他们会选择一个投资组合,将各种资产相搭配,力求使收益最高,风险最小,同时保持适当的流动性。这就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