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重庆工商大学金融学(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参与成本

【答案】投资者要想参与市场,要付出学习成本,要交学费,要投入精力,学习市场运作,了解资本收益的变化,监视市场的动态; 要懂得如何进行资产组合,而且要实时地调整组合,如此等等,这些共同构成需要投资者付出的成本即参与成本。

2. 金融相关率

【答案】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金融资产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 金融部门,即中央银行、存款银行、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和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等。经济活动总量,在实际统计时,常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

3. 中间业务

【答案】指银行并不需要运用自己的资金而代理客户承办支付和其他委托事项,并据以收取手续费的业务。最常见的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是传统的汇兑、信用证、代收和代客买卖等业务。中央银行的中间业务指中央银行为获得非利息收入,办理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资金划拨清算和资金转移的业务。中央银行是全国清算中心,由于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集中在中央银行,因而他们彼此之间由于交换各种支付凭证所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就可以通过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划拨来清算。同时中央银行通过资金划拨系统,用网络连接全国主要地区的主要政府部门和银行。中央银行不仅为商业银行办理票据交换和清算,而且还在全国范围内为商业银行办理异地资金转移业务。

4. 金融脆弱性

【答案】狭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业由于具有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而容易失败。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泛指一切融资领域一包括金融机构融资和市场融资中的风险积聚。

5. 货币失衡

是同货币均衡相对应的概念,又称货币供求的非均衡,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货币供给(Ms )

,偏离货币需求(Ma )从而使二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其基本表现可以表示为:

【答案】

6. 预防性需求

【答案】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然发生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但是凯恩斯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不考虑利率变动的影响,与现实情况不符。在考虑了收入与支出在时间上的不确定性以后,惠伦等人论证了预防性动机的货币需求同样为利率的减函数,惠伦模型最有代表,他假设有3个影响因素:非流动性成本,持有预防性现金余额的机会成本,收入与支出的平均和变化情况。即,

即最适度的预防性现金余额同净支出方差。与非流动性成本b 正相关,与利率r 负相关。

7. 基本性失衡(Basic Disequilibrium)

【答案】基本性失衡是指由国际收支基本差额引起的失衡。基本差额指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经常项目和长期资本及金融项日两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出现的差额。经常项日和长期资本流动主要受该国生产率的长期变化、生产要素的有效配置、消费者偏好及预期资本利润率等基本经济因素的影响,因此,基本差额一般可以反映一国国际收支状况的长期趋势。正因为如此,基本性失衡通常作为衡量一国国际收支长期平衡与否的指标。如果一国出现基本性失衡,往往意味着该国国际收支的长期性失衡。当基本差额不为零时,即发生了基本性失衡。当一国出现基本性失衡即长期性国际收支失衡后,政府就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调节政策予以纠正。

8. 混业经营

【答案】指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畴划分的一种经营模式。在这种经营模式下,各机构能全面经营传统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所有金融业务,实行混业经营、混业管理。近十多年来,伴随迅速发展着的金融自由化浪潮和金融创新的层出不穷,一些长期实行分离型银行体制的国家开始逐步放松其对本国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上的限制,出现了向综合性商业银

,允许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相行发展的趋势。1999年美国通过了《金融现代化法案》

互涉足对方的领域,进入到混业经营时代。

主要优点是:(1)经营的主动权和灵活性大得多; (2)业务包括各种期限和种类的存款与贷款以及全面的证券保险信托业务等,要广泛得多; (3)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拥有规模经济效应,在竞争中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

二、简答题

9. 简述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及其关系。

【答案】(1)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三个基本经营原则,即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 ①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方针,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充足的盈利可以扩充银行资本、扩大经营、增强银行信誉以及提高银行的竞争实力。如果银行无法盈利,投资者将丧失信心,银行的信誉将下降,可能引发银行的信用危机,导致客户挤兑,危及银行的生存。银行的盈

利是放款利息收入、投资收入以及各种服务收入,扣除付给存款人的利息、银行自身的运营成本和费用所得的差额。

②安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收入、信誉以及所有经营生存发展条件免遭损失的可靠性程度。银行的特点在于极其依赖于从外部借入资金经营,因此安全性对于银行非常重要。它既体现在全部资产负债的总体经营上,也体现在每项个别业务上。安全性不仅关系到银行的盈利,而且关系到银行的存亡。银行倒闭往往不是因为盈利不足,而是因为其安全性遭到破坏。

③流动性,是指一种在不损失价值情况下的变现能力,一种足以应付各种支付的、充分的资金可用能力。银行的流动性体现在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其中资产的流动性指银行持有的资产能够随时得以偿付或在不贬值的条件下确有销路; 负债的流动性指银行能够轻易地以较低成本随时获得所需要的资金。

(2)三者之间的关系: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之间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

①盈利性和后二性呈反向变动,流动性强、安全性好,盈利率一般较低; 盈利性较高的资产,往往流动性较差、风险较大。

②盈利性和后二性也存在统一性,一是在某个范围内,三性可以达到某种可被接受的程度。在保本和资产较小可能损失的区间之内,三性可以都令人满意。二是在一定条件下,盈利性和后二性可以同向变化。例如,得到政府担保或可靠保险的项目,盈利性和安全性都很高; 对于行政干预要求支持,但经营管理水平又很低的企业贷款,其盈利性和后二性都很低。

③安全性和流动性通常是统一的,安全性越高,流动性越大。不过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也会有反向变动的可能。例如,由政府担保的长期贷款,虽然安全性较高,但流动性不足。

对于三性的矛盾和统一,银行经营的总原则就是谋求三性的尽可能合理的搭配协调。三性的相对地位是:盈利性为银行的目标,安全性是一种前提要求,而流动性是银行的操作性或工具性的要求。银行经营的总原则,就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通过灵活调整流动性来致力于提高盈利性。

10.香港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什么汇率制度? 有何特点? 它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香港的联系汇率制是一种典型的货币局制度。我国香港地区没有中央银行,也没有货币局,货币发行的职能是由三家商业银行承担的(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银集团)。

(1)香港联系汇率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发钞银行在发行港元现钞时,必须向香港外汇基金按

换取无息负债证明书:发钞银行回笼港元现钞时,可按

行。这样,港元现钞对美元的汇率就固定在

户间不论现钞还是现汇交易,都按市场汇率进行。

香港联系汇率制拥有两个内在的自我调节机制,一个是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若香港出现国际收支盈余,则外汇储备增加,货币供应量随之增加,从而引起物价上升、利率下降,这将

的固定比率上缴等额美元,的固定比率向外汇基金交还负债证明书,收回等额美元; 外汇基金鼓励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的港元现钞的交易以同样的方式进的水平上。但这一汇率只是发钞银行与外汇基金之间港元现钞的官方汇率,发钞银行与其他银行之间、银行同业间的现汇交易,银行与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