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安庆师范学院教育学院901教育管理学[专业硕士]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学校组织
【答案】学校组织是旨在达成教育目标的社会单位。它包含目标、结构、教学及行政措施三部分。目标包括内在(为实现教育口的而制定)和外在(为配合社区发展或满足社区成员需要而制定)两种。结构是为配合实现目标而建立,典型的学校组织机构包括教务、训导及总务。教学及行政措施根据口标,在结构中推行。传统学校组织口标明确、结构稳定、教学及行政措施有限; 现代学校组织目标增加,结构易变,教学及行政措施纷繁。现代学校组织面临的问题主要有:①组织结构失调,即目标与结构的差距影响目标的达成,未能满足学生就业指导的需要,未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未来导向功能,常表现为学生行为问题; ②学校内外目标的整合问题,常受两种因素影响,一为内外目标的性质与内容是否一致,二为学校工作人员问题; ③教师角色与权威问题。
2. 教育经济效益
【答案】教育经济效益亦称“教育投资经济效益”、“教育经济收益”、“教育经济价值”等,是指一国、一地区、一学校投入教育的资金与教育产出的成果的比较。教育的进行必须投入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即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在商品货币关系存在的条件下,表现为一定的货币资金。同物质生产领域不同,教育的产出包括:①直接产出,即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的各种不同熟练程度的劳动力和专门人才; ②间接产出,即这些劳动力和专门人才投入社会经济之后,由于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引起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国民收人(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
3. 教育行政组织
【答案】教育行政组织是指依据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法令以及规章制度等,领导和管理教育事业的机构。教育行政组织的纵向结构,即按其行政主体或者按其所拥有的权限和所管辖的范围,可分为国家教育行政组织与地方教育行政组织。其主要特征有:①教育行政组织是国家性质的社会组织,为国家权力所支持。②教育行政组织具有严密的体系性。
4. 领导力
【答案】领导力是指领导者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地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的能力。领导力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组织的领导力,即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对其他组织和个人的影响力。这个层面的领导力涉及组织的文化、战略及执行
力等。二是个体领导力,对于学校来讲,就是学校各级管理者和领导者的领导力。
5. 学校人力资源管理
【答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是对教职工的智力、体力劳动能力所进行的科学、合理的发掘、组织和使用,为充分实现学校目标提供可靠的人力保障。
6. 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
【答案】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用公式表示为:
教育成本=教育直接成本+教育间接成本
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教育成本有两个构成要素,一是来自学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来自非学生方面的成本。教育成本分担与补偿是指教育成本改变了过去完全由国家来承担的状况,而形成了教育经费以政府投入为主渠道,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投入机制,实现了国家、社会、企业、个人多方参与的教育成本分担机制。
7. 学校管理过程
【答案】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由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特性为:①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②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③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学校管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
8. 环境
【答案】环境:环境是指人们生活的一切外部条件。从系统的观点来看,任何组织都是一个系统,它存在于一个更大的系统之中。这个更大系统就是环境,它刘一组织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激励和约束的双重作用。环境可以分为两人类:一类是一般环境,其中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另一类是特殊环境,主要指组织内部环境,或称工作环境。
二、简答题
9. 简述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基本内涵。
【答案】教育经费是指为教育事业发展或组织化、制度化了的教育活动所支出的费用。教育经费预算单列的基本内涵有四点:
(1)提高教育经费预算的等级,将教育事业费和教育基本建设投资合并,由款级升格为类级,将教育经费在国家预算支出中的第二次分配升格为第一次分配。
(2)赋予教育部门对教育经费预算的编制权。教育经费预算在平衡教育经费需求和供给的基础上编制,先由教育部门按教育经费的需求预算,然后会同财政和计划部门,根据国家财政可能,
平衡需求与供给,提出教育经费预算建议并纳入国家预算,报同级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
(3)教育经费的分配权和管理权归教育部门。包括教育经费在内的国家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后,由财政部门划拨给教育部门,教育经费在各级各类教育和学校(包括非教育部门举办的教育和学校)的分配、管理、监控由教育部门行使。
(4)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目前我国的财政分为中央、省、市、县四级,因而,教育经费预算单列到县级。
10.如何编制教育计划?
【答案】教育计划是指在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的指导下,为实现预定的教育目标及任务而采取的规则、步骤、方法的总和。通常,把教育计划看作是对教育发展的一个设计。这个设计具体是由收集分析信息、设定目标、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实施中的反馈与调整四个步骤所构成。
(l )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提供正确的信息或完整的资料是制定计划的前提。教育计划的制定必须建立在比较充分、可靠的信息收集的基础上。在此基础上了解教育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实态及倾向,正确进行现状分析并预测将来,为教育计划目标的设定与计划实施方案的拟定与选择提供依据。
①与教育计划的编制有关的信息资料分类与教育计划的编制有关的信息资料大体上可分为四大类:教育系统内的信息、有关人口发展变化的信息、有关教育经费的信息及人力与就业的信息。
②信息收集与分析的注意事项
a 信息资料的相关性、可靠性及现实性。
b. 信息的发展变化过程,即要考虑到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c 在收集本国资料信息的同时,收集国外的有关信息,以资进行对比与借鉴。
(2)计划目标的设定
在收集与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要确定计划目标。目标的确定是以价值观为前提的。教育计划目标是依据上级有关教育的政策、任务和要求,结合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具体在设定教育计划目标时,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环境方面,即社会为教育所规定的目标。由于教育与其他社会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等相互依存,教育计划目标不能不受其影响、限制。因此在设定教育计划目标时,必须以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导向。
②教育系统本身。由于教育系统的功能及内部结构是多重性,因此教育系统发展的目标也具有多元性及层次性。在教育系统中各种发展目标可能会发生冲突,这就需要依据情况确定目标的优先顺序,以协调目标之间的关系,形成合理的目标结构。
③目标本身的特点,即目标应该是高标准的、能激励人们去奋斗的,又是切实可行的,而不是高不可攀的。
(3)教育计划实施方案的研拟及选择
这一步骤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提出多种替代实方案; 二是满意方案的选择。
①提出多种替代实施方案,是指研究在达到目标过程中遇到的卞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