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新航路开辟。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鸦片战争的爆发。
胶料为什么会产生可塑度过高或过低?
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苏联在实施斯大林经济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 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 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
混炼胶片为什么会压散?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欧洲支付同盟。”这说明马歇尔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