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级中学历史题库>高级中学历史(综合练习)题库

问题:

[单选]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A . A.新航路开辟
B . B.工业革命的完成
C . C.殖民扩张的加剧
D . D.鸦片战争的爆发

胶料为什么会产生硫化起点慢? 混炼胶料硬度为什么会产生过高,过低?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出产于美洲的白银也大量流入中国。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做出贡献的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995年11月,美国财政部副部长萨默斯在一次会议上说:“这么多的国家转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也许是更震动更大的变化。这是一场把亚洲、东欧、拉美和非洲几十亿人送上通往繁荣的快速电梯的运动。”他所评价的事件最可能是() A.欧洲联盟宣告成立。 B.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 C.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北美自由贸易区的诞生。 为什么同一种配方中有几种生胶并用? 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欧洲各国与中国的贸易被西方学者概括为“丝——银”对流。据研究,通过贸易中国获得了占世界产量1/4到1/3的白银,总量达到7000吨至10000吨。“丝——银”对流出现的国际背景主要应该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