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商务信息学院833西方经济学之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摩擦性失业是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为什么?
【答案】摩擦性失业不是一种自愿性失业,因为造成这两种失业的原因是不同的。
自愿性失业是指劳动者不愿意接受现行劳动力市场的工资条件而自愿选择失业。当工资条件发生变化时,这些人才决定是否就业。
摩擦性失业并不具有自愿性。它是因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因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失业。它被看作一种求职性失业,即一方面存在职位空缺,另一方面存在着与此数量对应的寻找下作的失业者。这是因为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具有不完备性,厂商找到所需要的雇员和失业者找到合适的工作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产业结构的调整都会相应引起劳动力在各行业问的调整,通常由于流动成本、职业技能、个人特长或居住地区等原因的存在,会造成劳动力暂时地失业。摩擦性失业在任何时期都存在,并随着经济结构变化的加快而逐渐增大。
2. 请用文字和图例解释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机理。
【答案】(1)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地上涨,分为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工资推动通货膨胀是指不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造成的过高工资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利润推动通货膨胀是指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利用市场势力谋取过高利润所导致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
西方学者认为,市场的小完全是造成成本推动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其中,在小完全竞争的劳动市场卜,工会组织的存在会导致下资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一般价格水平上涨,引发下资推动通货膨胀; 在不完全竞争的产品市场上,垄断企业和寡头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操纵价格,把产品价格定得很高,致使价格上涨的速度超过成本增长的速度,引起通货膨胀。
(2)在总需求曲线不变的情况下,包括工资推动通货膨胀和利润推动通货膨胀在内的成本推动通货膨胀,可以用图来说明。
图 成本推动通货膨胀
如图所示,总需求是既定的,所以AD 曲线不发生变动,变动只出现在供给方面。当由于工
AS 曲线就会左移,资成本上升或垄断厂商为了追求更大利润而限产时,总供给减少,总产量下降,
价格水平上涨。可以发现,随着AS 曲线向左移动,总产量会进一步下降,而价格水平进一步上涨。
3. 简述“相对收入消费理论”关于短期消费函数和长期消费函数的主张,是如何区别于“绝对收入消费理沦”的。
【答案】(1)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是由凯恩斯提出的。凯恩斯认为,消费取决于当期的收入水平。收入和消费关系之间存在一条基本心理规律: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多。二战后的经验数据表明,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与现实经济运行情况并不吻合,绝对收入消费理论受到了动摇和抨击。
(2)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在《收入、储蓄的消费行为理论》中提出。在指出凯恩斯错误假设的基础上,杜森贝利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根据相对收入假设,杜森贝利认为:
①消费有习惯性,某期消费不仅受当期收入的影响,而且受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和最高消
,也就是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费的影响。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即“棘轮效应”
,人们的消费不决定于其绝对收入水②人们的消费会相互影响,有攀比倾向,即“示范效应”
平,而决定于同别人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
(3)对比两者可以发现,绝对收入消费理论没有短期和长期的消费区别,而相对消费理论则认为短期消费函数有正截距的曲线,存在棘轮效应和示范效应,而其长期消费函数是从原点出发的直线。
4. 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有何区别?
【答案】(1)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指财政收入与支出相平衡,财政预算盈余等于零的财政思想。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按其历史发展阶段有三种含义:一是年度平衡预算,这是一种量入为出的
每年预算均需平衡的思想; 二是周期平衡预算,指政府财政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保持平衡,在经济繁荣时期采用财政盈余措施,在萧条时期采取预算赤字政策,以前者的盈余弥补后者的赤字,以求整个经济周期盈亏相抵,预算盈余为零的平衡预算; 三是充分就业平衡预算,这种思想认为,政府应当使支出保持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净税收水平。这一种平衡预算思想的发展表明,平衡预算己由以往的每年度收支相抵的思想逐步发展至以一定的经济目标为前提的平衡预算思想,在一定周期内,或某年度可有一定的财政盈余或赤字,但是这类平衡预算思想的本质仍旧是机械地追求收支平衡,是一种消极的财政预算思想。
(2)功能则政思想是一种采取积极的权衡性则政政策或补偿性则政政策的财政思想。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既可以盈余,也可以赤字,因而称之为功能财政。
(3)平衡预算的财政思想和功能财政思想共同点是两者目的均是为了设法使经济保持稳定,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强调财政收支平衡,甚至以此作为预算目标,而后者则不强调这点,强调则
政预算的平衡、盈余或赤字都只是手段,目的是追求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以及经济的稳定增长。
5. 请推导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并说明其为何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1)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导致传统凯恩斯主义不能够进行解释,于是促进了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的发展,形成了以卢卡斯为首的新古典经济学派。卢卡斯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考察微观经济中的基本单位一一企业的行为引申出来的,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如下:
假设一个典型的企业i 的供给函数为:
其中,y i 是企业的产量,P i 是其产品的价格,P 为反映市场价格总状况的总价格水平,y i *是企业潜在的或正常的产量,h>0。在以P i 为纵坐标,yi 为横坐标的坐标系中,①式表ry 为一条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实际中,企业并不知道价格水平P ,而只能对其加以估计,用P 表T 企业对e
价格总水平P 的估计,则①式变为:
企业对价格总水平的估计可按下述方程来进行:
其中,表示社会上有关机构预测并公布的价格预测值,b 为企业根据其经验对预测值
调整系数。将③式代入②式并整理,可得:
济的总供给函数变为:
产量,将④式中的参数nh (1-b )用字母表示,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可改写为:
的,整个经济的总供给曲线是通过对所有典型企业的供给曲线加总而得到的。设整个经济的生产由n 个像企业i 的企业组成,则经 ④式就是新古典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其中y 为总产出,P 为总价格水平,y*为经济的潜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