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兰州交通大学分析化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原子化方法有哪几类?比较其主要优缺点。
【答案】主要有火焰原子化、无火焰原子化、氢化物原子化和冷原子化法。火焰原子化法重现性好,基体效应小,原子化效率低,灵敏度也较低;无火焰原子化法原子化效率和灵敏度均较高,但重现性较差,基体效应较严重;这两种原子化法的应用都较广。氢化物原子化只适用于分析
和
等少量几个元素,冷原子化法只适用于分析汞,它们的应用
范围都较窄。
2.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是什么?若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结果说明分子中可能存在什么?
【答案】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度
苯环的不饱和度为4。另外还有一个c=c或c=o
3. 请举例说明现代分析化学中一些新的分离富集方法及其工作原理、应用范围。
【答案】固相微萃取分离法可用于环境污染物、农药、食品饮料及生物物质的分离与富集的分离分析;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法利用超临界流体作萃取剂,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某些成分并进行分离的技术,特别适用于烃类及非极性脂溶化合物;液膜萃取分离法基本原理是由渗透了与水互不相溶的有机溶剂的多孔聚四氟乙烯膜把水溶液分隔成两相,即萃取相与被萃取相,液膜萃取分离法广泛应用于环境试样的分离与富集。
4. 显著性检验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来判断差异是由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引起的数据之间的差异性。
5. 简答如何检验和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答案】可通过空白试验、对照试验(包括标样或管理样分析对照,加标回收,自检、内检和外检,标准方法对照或成熟方法对照),校准仪器,校正分析方法等措施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消除测量过程中的系统误差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方法有: (1)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
(2)减小分析过程中每步骤中的测定误差。
不饱和
分子中可能存在一个苯环,因为一个
计算其不饱和度为多少?从计算
6. 什么是化学因数?运用化学因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答案】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之比通常称为“化学因数”或称“换算因数”。运用化学因数时,必须注意在待测组分的摩尔质量与称量形式的摩尔质量前乘以适当的系数,使分子分母中待测元素的原子个数相等。
二、计算题
7. 计算下列难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1)(2)【答案】⑴
(2)设
的溶解度为S ,则
由于量不可忽略。
即
根据
则有
8. 将羧酸分解为
的基本伸缩振动波数。
【答案】
9. 称取AfeCZ 和Atofir 的试样0.5000g ,溶解后用22.00mL 。另取0.5000g 试样,溶解后用
的质量分数。
已知
【答案】设AgC/物质的量为x ,AgSr 物质的量为y 由题意可得:
溶液滴定,终点时耗去
等基本振动。若不考虑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
试求
有较大的条件稳定常数,且
的溶解度较大,因此消耗在与
配位的EDTA
在
中。[已知:
溶液中。[已知:
处理得到沉淀质量为0.4020g
。计算试样中
解得:
所以试样中&的质量分数为:
所以试样中&CZ的质量分数为:
10.若用
HC1滴定20.00mL KOH 溶液,试计算计量点前0.1%、计量的浓度为:
点及计量点后0.1%时溶液的pH 值,采用何种指示剂?
【答案】计量点前0.1%,剩余NaOH , 得到
此时,溶液的pH 值为:
化学计量点时,完全中和pH=7。 化学计量点后,剩余0.1%的
为:
得到
所以突跃范围为5—9, 应选酚酞作指示剂。
11.称取某药物一定量,用0.lmol/L的HCL 溶解后,转移至100mL 容量瓶中用同样HCL 稀释至刻度。吸取该溶液5.00mL , 再稀释至100mL 。取稀释液用2cm 吸收池,在310nm 处进行吸光度测定,欲使吸光度为0.350。问需称样多少克?[已知:该药物在310nm
处摩尔吸收系数
摩尔质量M=327.8]
【答案】由
解得
12.测定试样中的铜,平行测定4次,得平均值为20.10%,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21%,求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列式并计算结果)。
[已知:【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