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武汉体育学院新闻传播学院612体育社会学及新闻学概论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5

  摘要

一、解释下列概念

1. 新闻的具象化

【答案】新闻的具象化是新闻的第一个特征,即通常说的事实性。新闻以叙事文体呈现事件的进程,使受众知晓具体而逼真的事实。具象化与抽象化相对,是指新闻以具体的事实形式再现生活、思想和情感,表现出新闻的可感性。具象是把事实感性化,使之直接作用于受众的感官,产生感性认识。新闻的具象化从客观事象经由记者大脑中的影像,再转化为具象的报道形式,表现为“事实~记者感受~新闻文本”的转化过程。

2. 竖三民((5分)

【答案】同盟会成立后,为了宣传革命思想,革命派在国内创办了大批报刊,在上海影响较大的是于右任创办的几家报纸。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在上海租界创办《民呼日报》。该报以“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内容以报道灾荒为重点,大量揭露清廷统治下民不聊生的事实,出版92天后被封。1909年10月3日,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该报内容与风格和前者一脉相承,集中报道并声援正在开展的抵制日货的运动,出版一个月后被封。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创立《民立报》,得到孙中山大力支持,成为上海同盟会总部的机关报和联络机关,是辛亥革命时期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该报重点宣传“三民主义”,公开预言革命胜利的到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都用“民”字打头,都由于右任创办,时间相衔接,风格和基调协同,被人称为“竖三民”。“竖三民”在上海地区为革命派的舆论宣传做出了很大贡献。

3. 尼尔·波兹曼

【答案】尼尔·波兹曼是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他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波兹曼认为电视传媒的娱乐本性使得非娱乐性的信息不得不在“声像”上包装自己,最终导致这些信息在内涵上缩水。另外由于电视传媒仅仅是单向沟通,无法与观众进行有意义的交流,它也就没办法实行教育的职责。波兹曼深化了传媒理论家马歇尔麦克卢汉的观点,认为不同的传媒适合传播不同的信息。他的著作《娱乐至死》和《童年的消逝》都是其对西力一媒介体制转型深深的忧虑和反思的产物,这在当时西力一文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逆反效应

【答案】逆反效应是指媒体对某一问题的报道,使受传者产生抵触情绪与意见,属于新闻传播悖论的一种表现。逆反效果的产生,有极其复杂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记者忽视社会悖谬因素的作用。为防止逆反效果的产生,记者应该防止以空话、大话代替事实,坚持用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 不美化错误的事实,不丑化或否定正确、有益的事实,始终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评价社会现象。

第 1 页,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