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心理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考察旁观者人数对危机情境救助行为影响的研究中,自变量是( )。
A. 被试特点
B. 作业特点
C. 环境特点
D. 暂时造成被试差异
【答案】C
,因变量是人们的救助行为。 【解析】在该研究中,自变量是环境特点(旁观者人数)
2. 在用恒定刺激法测量重量差别阈限的实验中,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继时呈现的,这时需要平衡的误差是( )。
A. 空问误差
B. 期望误差
C 动作误差
D. 时间误差
【答案】D
【解析】当标准刺激与比较刺激继时呈现时,由于存在时间上的差异,因此,需要平衡时间误差,应采用ABBA 法。空间误差是由于两个刺激呈现的空间上的差异产生的误差。期望误差是指被试在长时间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快点到来)的倾向所引起的误差。动作误差是由于被试的操作所引起的误差,通常在平均差误法中会出现动作误差。
3. 东克尔关于问题解决的研究(1945)说明( )。
A.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难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B. 因为天花板效应,数据很难被解释
C. 男性与女性在大多数问题解决测验中的表现相同
D. 一旦某物体被用做特定用途,那么人们将很容易将它用于其他用途
【答案】A
4. 斯腾伯格曾借助( )揭示了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即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A. 减法法
B. 加因素法
D. 内隐联想测验
【答案】B
5. 呈现给被试一篇完整材料后,如要求被试回忆某一部分材料,则往往会降低其他部分材料的回忆。这种现象称为( )。
A. 定性遗忘
B. 返回抑制
C. 提取诱发遗忘
D. 错误记忆
【答案】C
【解析】提取诱发遗忘是指对于部分记忆材料的回忆,往往会导致对于其他相关记忆材料的抑制,进而使得相关记忆材料的回忆量降低的现象。因此选C 。A 项,定性遗忘指在意识参与下对要求记住的材料进行有意的遗忘,强调遗忘的指向性和有意性。B 项,返回抑制指对原先注意过的物体或位置进行反应时所表现出的滞后现象。
6. 费希纳定律是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前提假设是( )。
A 韦伯分数是一个常数
B. 每个最小可觉差主观相等
C. 仅在中等刺激强度范围内有效
D 不同感觉系统韦伯分数差异很大
【答案】B
【解析】费希纳定律是表明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定律,是由韦伯定律发展而来,其前提假设是所有最小可觉差均相等。
7. 假如声源位于正中面上(如正前方、正后方)时差为( )。
A. 零
B.0.5秒
C.0.2秒
D. 最大值的一半
【答案】
A
【解析】当声源距离两耳的距离不相等时,声音到达两耳会产生时间差。声源位于正中面,因此,声源与两耳的距离相同,因此声音到达两耳不会产生时间差,因此,时差为0.
8. 在探讨字号大小对汉字阅读速度产生影响的研究中,阅读速度是( )。
A.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刺激变量。
【答案】A
【解析】因变量是指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变量,它是由自变量的变化所引起的。该题中的阅读速度属于因变量,而字号大小则是自变量。
9. 在反应实验中,常用的两个因变量是( )。
A. 速度和准确性
B. 速度和稳定性
C. 稳定性和准确性
D. 灵敏性和稳定性
【答案】A
【解析】所有反应时任务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是速度一准确性权衡,反映了反应时的两个因变量:速度和准确性
10.在选择因变量的测定指标时,应综合考虑其( )。
A. 稳定性、客观性、可辨别性
B. 恒定性、数量化、整体性
C. 情景性、整体性、可辨别性
D. 客观性、数量化、组织性
【答案】D
【解析】一个恰当的因变量指标必须满足以下标准:起某种特定反应的变量,所以是非恒定、不稳定的。有效性、客观性、数量化。因变量是有操纵自变量而引
二、多项选择题
11.心理学中的三大注意理论是( )。
A. 过滤器理论
B. 资源限制理论
C. 特征整合理论
D. 错觉结合理论
【答案】ABC
12.舌尖现象属于( )。
A. 不完全遗忘
B. 完全遗忘